地展现出乐曲的结构,最后通过表演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音乐的整体效果。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学生们的立场、需求出发组织教育教学;多创造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强的自主性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情感体验、能动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地发展。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两声部的音准。 课前准备:荡秋千录像。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生练习 二、导入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反思:《打秋千》是首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曲。如何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互相配合完成二声部的合唱,并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学生不易听出旋律来,也就不能感受两声部的和谐美。我就让学生从模唱第二声部旋律
入手,使他们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唱会了第二声部。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课中我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结束句的换气记号处有些慢,经过老师的示范、指挥,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但在两个声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学生两个声部第一次配合时,学生的节奏感完全没有了。尤其是第二声部越唱越快。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还使劲喊唱、抢拍唱。我纠正了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得越来越好。
总之,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些不足。如有些地方处理地不够细致、鼓励性语言有些少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课 题:《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