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时节人体生理反应
立夏之际,天干物燥,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容易上火。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容易心烦气躁 炎热易引起人的“心躁”,务请戒躁戒怒,努力培养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恰如《内经》所说:“更宜调怠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做到心静。
能量消耗大 进入“立夏”节气后,人体的心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所以,人体在白天所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来补充,如果睡眠不足,必然会破坏体内新陈代谢的平衡,使人精神萎靡不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立夏”节气应从饮食上适当进补以促进睡眠。
立夏时节养生原则
养护心脏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在农历四月前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是养护心脏的最好时机。
保持平和心态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因此,应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做到这一点。
立夏时节饮食进补方案
立夏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的时节,因此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应多吃酸味食物,少吃苦味食物,如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等,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夏季因天气炎热而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没有食欲,此时宜多吃稀食,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还可加入一些荷叶、绿豆等具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立夏时节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以及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平时还应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桃、乌梅、草莓、番茄、黄瓜等。
立夏时节日常起居指南
居室通风消毒 立夏以后,人的新陈代谢开始活跃起来。室外活动愈加频繁,活动量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所以要调适好作息时间来顺应立夏气节达到养生的功效。居室应保证通风,阳光照射过强的话可以拉上浅色窗帘避光。居室要加强消毒,防止各种病菌的滋生。 坚持午睡 立夏以后,人在午后困意颇大,应顺应此气节坚持午睡,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预防多种心脏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其他养生之道
此功法于农因的弦朔日(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日为弦日,初一为朔日)的清晨,面朝南方端坐,去除心中杂念,叩齿9次,然后将口中津液鼓漱3次,意念中想南方有红色气体从鼻入口中,并将此气与口中津液一起分3次咽入丹田。此功法使人在夏天神平体安,增强心脏功能而不伤及肺脏。
做慢运动 立夏时节,可选一些相对平和的慢运动来做,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因为立夏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此时如果再做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因此,立夏时节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过度汗出,同时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以补充体液。
常练“立夏四月节坐功”
于每天凌晨3点到上午7点之间,一腿盘坐,一腿弯曲,屈膝,两手交叉抱膝,手与膝力争两三秒钟。两腿交替,左右各抱膝3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舐上腭,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手心热,嬉笑不休等。
小满
气温渐高,未病先防 5月20~27日
小满含义是夏熟作物的子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正是适合水稻插秧的季节。
姗姗来迟的雨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节气芒种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华南中南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
小满时节人体生理反应
皮肤病多发 夏季闷热潮湿,因起居不当必将引发风疹、风湿、汗斑、湿疹、脚气等,正是皮肤病发作的季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风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可见,古代医学家对此早已有所认识。
消化功能减弱,精神易委靡 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据专家介绍,人体的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雨季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委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 容易出汗 随着气温上升,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但老人不能过度出汗,需要每天补充水份,保持机体平衡,尤其是运动后更要适当饮用温水,补充体液。再则要注意防晒,避免日光性皮炎。
小满时节养生原则
谨防皮肤疾病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所以这一节气中,要注意气温变化大,雨后要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又由于天气多雨潮湿,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
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时节饮食进补方案
健胃 夏季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多,保证清洁卫生条件下能生吃的尽量生吃,如果想增加食欲,可以适当吃点苦味的食品,苦味食品不仅有清火的作用,同时淡淡的苦味还能增进食欲,有健胃的作用。另外,要适当补充蛋白质,清蒸鱼最好。蛋白质来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动物蛋白质,也就是所说的瘦肉;一种是植物性蛋白质,也就是豆类,摄取豆类食物,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吃豆腐、喝豆浆、喝豆粥、吃豆腐皮等。
防皮肤病 此节气是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红小豆、薏米、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膏梁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及牛、羊、狗、鹅肉类等。
小满时节日常起居指南
睡眠的注意事项 小满后,由于昼长夜短,睡眠不好,身体容易疲倦,按时入睡,做到早睡早起。夏天睡觉时不要为贪图凉快而睡在冷地板或凉席上,以免湿气侵入筋脉,导致风湿病,或头重身痛,或生痈疔疖,同时也不可随意坐在晒热的椅凳和砖石上,以免热毒侵入肌肤,而导致患坐板疮或生毒疖。
洗冷水澡 小满后,天气变得越来越热,此时可适当洗一洗冷水浴,这样能增强机体的心神代谢和免疫力,同时还能消耗体内的热量,帮助减肥。但应注意体质弱、高血压、关节炎者不宜洗冷水浴。
其他养生之道
应避免做多出汗的运动 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最为合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不便伤阴,也伤阳气。应当以刚出汗为度。应避免在中午11点到下午4点炎热的时间里进行锻炼,减少外界的高温直接辐射在身体上。室外锻炼要戴遮阳的白帽或用树枝、竹叶编成的凉帽;穿着白色或淡色,透气性能好、质地柔软及宽松、整洁的运动服。在运动过程中要增加间歇次数,每次10~15分钟。并设法在阴凉、安静处休息,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在间歇时,可饮淡盐水或清凉退暑饮料(绿豆汤、果汁、金银花水等)。
调理心脏的小功法“呵”字诀 两脚平行站立,约与肩同宽,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起身,同时两臂下垂,手背相贴,然后抬肘,两手外旋分开至身体左右侧前方,微屈膝下蹲,两手顺势下落与腰平,口吐“呵”字诀,两手臂外旋放于腹前,手心向上,起身,屈肘捧手至胸前,然后两手内翻自然下落至脐前方,重复刚才的动作,一共做6次,最后一次结束起身时,两手内翻,手心向内缓缓收回到肚脐前,稍做休息即可。
常练“小满四月中坐功”
于每天凌晨3点到上午7点之间,盘腿坐下,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舐上腭,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心痛,掌中热等。
芒种
天气炎热,清补是关键 6月5~7日
每年的6月5日前后为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万物成熟,气温升高
芒种时节,中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开始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
芒种时节人体生理反应
代谢旺盛,元气消耗大 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解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老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热解暑、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 容易疲倦 在中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名句话,反映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人身之所及,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
芒种时节养生原则
小心受寒 中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气温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 保持情绪稳定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汗后勿洗冷水澡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在洗浴时如果采用药浴;则会达到更好的健身防病的目的。
芒种时节饮食进补方案
多食清淡食物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可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
忌肥甘厚味辛热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汗出较多,因此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如人参等补品。这些药材性辛热,炎热夏季过多食用后,会使人非常烦燥,同时也容易引起消化道及全身性的一些疾病或不适,如便秘、痔疮、口唇干裂、咽炎等。
长夏饮食稍温辛 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不要一次吃得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