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吸水性》教学设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虞相如
【理论指导】
本课教学既遵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自选材料等教学环节的设定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又关注“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对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从问题出发,尊重实验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让学生在思考与判断中思维缜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最后做出选择和决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物质科学领域,3—4年级的学生需要能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基于此,本课采用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辅以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围绕研究目的观察、实验,经过教师精心选择和组织的“有结构的材料”收集事实和证据;在“研讨”中将获得的事实和数据汇集起来,进行集体讨论、加工,在小组内、班内同学的“同化”与“顺应”中,共享集体思维、最终通过集体的影响完善个人思维。这一教学过程完全契合兰本达所阐述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目标取向是关注人的整体发展、 重视概念、注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指向学生的实际获得。
与此同时,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后,联系科学、技术、美术多门学科,让学生应用知识,制作作品,发展审美与创意的能力。
【教材简析】
《纸的吸水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第四课《它们吸水吗》的教师自主研发的拓展课。在研
究不同材料的吸水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纸的吸水性。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纸,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想法、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在上一节课后已经有具体的认识,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并未专门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纸的其他特点并没有深入的观察了解,也很少会去思考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的原因。这是本节课学生所要突破的地方。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对观察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本单元前几节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联系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本课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展开研究,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纸,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想法、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不同的纸张吸水性不同。
纸的毛细孔越大,纸的吸水性越强;纸的毛细孔越小,纸的吸水性越弱。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纸张的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根据预测,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纸张吸水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纸张的吸水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发散思维与创意,利用纸的吸水性这一特性做出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吸水性的纸在生活的运用,感受到合理运用物质的不同特点为生活带来的便捷,通过分析纸尿布的发展史明确一件物品的发明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通过了解扎染艺术,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能为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不同纸张的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根据预测,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纸张吸水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纸张的吸水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辅以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辅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上预测、观察、研讨交流,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水槽、宣纸莲花形状剪纸、A4纸莲花形状剪纸 学生用:活动一:宣纸、打印纸、卡纸、卫生纸、铜版纸、拷贝纸、蜡光纸、牛皮纸、放大镜
活动二:宽度、长度一致的宣纸、打印纸、卡纸、卫生纸、铜版纸、拷贝纸、蜡光纸、牛皮纸、水槽、燕尾夹、一次性木筷、红墨水、器材盘
活动三:卫生纸、颜料水、烧杯、抹布、器材盘
【内容梳理】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引出研究主题
观察不同纸的特点,根据其特点预测纸的吸水性
设计实验验证想法,找出“吸水大王”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吸水性强的纸有什么特点、吸水性弱的纸有何特点
科学与生活:纸的吸水性在生活中的运用、纸尿布发明史
利用纸的吸水性做小制作,并思考废纸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后的原因。学生观察到两朵漂亮的纸花一个开的快,一个开的慢,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思考纸的吸水性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开花速度,接着点出研究主题:纸的吸水性。研究任务:找出谁是吸水大王?】
1.谈话:今天,虞老师带来两张纸片,什么形状的?现在我将它们同时放入水中,睁大眼睛仔细看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教师演示实验。
3.设疑:为什么一放入水中就变成这样? 4.追问:吸水的情况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小结:今天我们来研究纸的吸水性。(板题)。
【教学反思:在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将纸花拿好,平整的放入水中,切勿将纸花倾斜,否则纸花折起来的部分被浸湿,导致演示效果不明显。】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建立假设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纸的表面有什么不一样。接着小组合作以多种方式来观察、比较纸的不同,并根据观察到的特点来预测谁才是吸水大王,思维有梯度,预测有依据,符合学生思维特点。】
1.讨论:了解学生前概念,说说他们了解的宣纸、打印纸、卡纸、卫生纸、蜡光纸、牛皮纸、拷贝纸的表面有什么不同?怎样观察它们?
2.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单任务一。 3.汇报观察发现。 4.预测:谁是吸水大王呢?
【教学反思:原本的设计是给学生四种纸,但似乎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多样化、生活化、结构化,所以改进后给学生提供八种纸。在观察和讨论中,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挑选和分类吸水性强的两种纸和吸水性弱的两种纸,在观察与研讨的过程中思维被调动起来了。】
三、吸水大王争霸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