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民本与“仁政”学说 a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b“仁政”学说
依据:孔子“仁”的观念; 含义: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注:孟子思想的地位——被视为儒家正统
(3)荀子思想(战国):
13
性恶论;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A.性恶论;
B.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从“性恶论”出发,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
C.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14
注:荀子思想的地位——更接近“尊君”而非贵民,被视为旁支,对后世也有不小的影响。
孔孟之道小结:
1.渊源、产生与发展: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周公“制礼作乐”——>孔子继承礼乐,提出仁义——>孟子和荀子 2. 时代主要思想观点 期 表
15
人物 春孔礼:重建周礼的权秋 子 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重建社会秩序。 仁:“复礼”的关键是“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道德准则,“仁者爱人”,形成有亲、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