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国考行测技巧:比喻—逻辑填空中不得不关注的修辞手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0 23:29: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1国考行测技巧:比喻—逻辑填空中不得不关注的修辞手法

行测逻辑填空题作为必考的一种重要题型,正确率却不那么容易把握,那么小编今天和小伙伴们来分享逻辑填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中公教育希望通过对个例题目的分析帮助小伙伴们掌握这一类题目的做题技巧!

一、辨析修辞手法,明确提示信息

所谓“辨析修辞手法,明确提示信息”,意思是逻辑填空中出现暗喻的修辞时,需要分析清楚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并且准确找到与空缺处含义相关的提示信息,根据提示信息查找与喻体特征相符的词汇。

【例1】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她和父亲在武陵山水间________。当我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被大家称为来自小河的人;当我从乌江来到长江边的涪陵区,仍被称为小河的边民。后来我明白,到了沿海,你来自内地;到了海外,你来自大陆,一个人一生就是载着家乡山水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徙 漂泊 B.游走 流浪 C.流连 远足 D.辗转 漂流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D。解析:根据“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她和父亲在武陵山水间________”以及“当我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被大家称为来自小河的人”可知,第一空表示我随着父亲母亲在武陵山水间“生活”之意。A选项,“迁徙”多指动物或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不符合“我们三口之家”生活的特征,排除;B选项,“游走”表示奔波,可以体现我随着父亲母亲在武陵山水间辛苦生活的状态,符合文意,保留;C选项,“流连”是指舍不得离开,文中并未体现我和父母对武陵山水间的留恋,排除;D选项,“辗转”有迁移不定、不能安定之意,可以体现我随着父亲母亲在武陵山水间为生活而劳碌、奔波的状态,符合文意,保留。第二空,根据“一个人一生就是载着家乡山水的________”可知,第二空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将一个人比喻成承载着家乡山水的船只,船只具有“顺水而漂”的特征,所以第二空应选择与船只特征相符的词汇。B选项,“流浪”是指生活没有着

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不符合船只的特征,排除;D选项,“漂流”是浮在水面上随流水而动的意思,符合船只的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二、分析上下文关系,查找与喻体特征相符的词汇

所谓“分析上下文关系,查找与喻体特征相符的词汇”,即遇到逻辑填空中出现的比喻修辞,我们需要分析清楚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根据上下文的提示信息,查找符合喻体特征的词汇。

【例2】食品安全不仅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还涉及工商、卫生、农业、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职责,“九龙治水”极易造成“________”,一项论责任要各方分担、利益却与其他部门无涉的工作,常常会由于缺少强力的调配、精确的协调和统一的部署,失去推动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自为政 B.一盘散沙 C.群龙无首 D.敷衍了事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解析:首先通读文段,文段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由于多方主体治理导致出现诸多问题。文中将食品安全治理涉及的多方主体比喻为“九龙”,根据“缺少强力的调配、精确的协调和统一的部署”可知,“九龙治水”极易造成的问题应该是“没有领头,无法统一行动”,且需要与喻体“九龙”对应,所以空缺处应表示牵涉的部门太多、不易管理之意,“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敷衍了事”虽然可以体现“九龙治水”造成的结果,但是不符合“九龙”喻体的特点,所以“群龙无首”最为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通过以上分享的题目,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准确应对逻辑填空中出现比喻等修辞的题目,从而对这类题目有稳定的把握,当然了,逻辑填空中出现比喻的修辞,除了根据文意分析,查找与喻体特征相符的词汇之外,也会遇到根据文意分析,查找与喻体功能相符或与喻体构成因果关系的词汇,小伙伴们还需多加练习,灵活应对!

以下是202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洞穿作者思路,“真相”浮出水面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成为了很多考生的“阿喀琉斯之踵”,之所以对它又爱又恨,是因为在考试中的占比比较高,难度并不大。但是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正确率,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怎么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呢?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聊一聊言语的行文脉络分析。

所谓行文脉络分析就是通过对文段进行分析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了解整个文段的结构,那么文段的核心主旨也就随之浮出水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考试中考的比较多的一种文段类型,总分文段。 总分文段

【例1】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国人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刀,节日期司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入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中公解析】:通读题干我们会发现,题干整个文段在围绕“反结构的节庆仪式”论述。第一句话介绍了“反结构”的作用以及与节庆仪式之间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反结构的节庆仪式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元宵节为例子证明节庆仪式具备类似的功能。所以文段的结构是总分,第一句是文段的核心。A和B选项围绕的核心是元宵节,例子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选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题干并无对策的表述,属于过度推断,排除;D选项符合文段主旨,保留。故答案选择D。

2021国考行测技巧:比喻—逻辑填空中不得不关注的修辞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tnja5ktsm0zn011oo6h6et871df1c0192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