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工序工艺规范化作业控制要点
**地铁建设工序工艺规范化作业控制系列要点说明
为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技术管理素质,指导现场施工,确保每一道工序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展现**地铁建设的形象和各参建单位风采,确保作业现场每道工序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特制订了**地铁建设工序工艺规范化作业控制系列要点。**地铁各参建单位严格按此要点进行管理,确保规范化作业达标。编写说明:
1、本控制要点包括:地下车站、盾构施工、高架桥梁、高架站屋、联络通道、车站风水电安装、车辆段房建、轨道铺设、矿山法施工等九册内容,基本涵盖了**地铁建设的各个过程。
2、本控制要点编写的依据主要是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规定的要求,结合**地铁施工相关的施工技术经验。
3、本控制要点编写时,尽量做到实用性强,措施可靠,结合现场,内容全面、系统、完整,使得控制要点和现场能够紧密结合。
4、本控制要点编写方式上力求简明扼要,配以文字说明和图册表达的形式展现施工现场,尽力做到图文并茂,真正得能够适合于现场各层管理、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理解和应用。
5、本册中由于高架施工部分工序未全面开展,本册中暂时只对目前涉及的工序进行总结,后续将进一步完善。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强的工程,涉及面广,且施工各个阶段也不尽相同,另外**地铁有些工序还未正式开展,因此本控制要点主要针对现阶段**地铁施工中的一些工序进行了总结,归纳,收集,以后随着工序的逐步开展,将进一步深化本控制要点,便于大家的掌控。由于经验和学识水平有限,可能会有不妥之处,随着后续其它专册的发布,我们将逐步进行完善,加以充实、提高,使其完善。另外,本手册的编写得到了**地铁参建监理、施工单位的大力配合,表示感谢。
**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
2011-3-12
高架桥梁施工工序与工艺标准控制要点
1.灌注桩施工
序号 项目 胎膜制作 钢筋下料 半成品堆放 直螺纹连接 主要控制要点 胎膜应用钢板制作,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胎膜半径、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产品质保书、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笼制作长度允许偏差:±50mm。 按牌分类堆放,堆放高度不宜大于2m。 材料质量证明单、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均合格,钢筋端头丝扣长度应以拧紧后露出不多于两丝扣为宜,套筒两端拧入连接套的长度应相等,差值不大于一个丝扣。 焊接端钢筋应预弯,并应使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焊缝厚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焊缝长度单面为10d,双面为5d。 应固定于钢筋笼外径主筋上,间距不宜大于2m,同一截面不宜少于三个。 当两根钢筋直径不同时,较小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较小钢筋直径为12~16mm时,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焊点的压入深度应为较小钢筋直径的18%~25%。 声测管上、下段声测管应连接可靠,良好密封性,应持垂直状态。且应均匀固定于钢筋笼内径处。 上、下钢筋节笼主筋连接部位应对正,且上、下节笼应持垂直状态。 泥浆池的容积宜为单个桩孔容积的1.2~1.5倍,宜设在地势较低处。且不应设在新回填的土层上,底部宜浇筑混凝土底板,池壁用砖块砌筑,池深宜为1~1.5m。 可采用原土造浆,对不适用原土造浆的土层应才用人工造浆。 新配制泥浆:比重(g/cm3)≤1.15; 粘度:18~22;含砂率:4%~8%。 定置钢筋夹,将多根泥浆管道成束排列,将外露的软管换成硬管,或采取切割施工便道搁置管道。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允许偏差:±10mm,群桩允许偏差:±20 mm。 护筒采用钢板卷制,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100mm,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应大于20mm,倾斜度,埋深度、要求,粘土分层对称封填密实,护筒上口应开设溢浆口。 备注 1.1 钢筋笼制安 搭接焊 定位措施 点焊 声测管固定 吊点焊接 泥浆池 1.2 泥浆制备 泥浆拌制 试验检测 管理布设 测量定位 1.3 钻机就位及 钻孔 护筒安置 钻机就位检查 泥浆检测 水平度,磨盘中心、钻杆中心、桩位中心三点一线。 泥浆比重:1.1~1.3g/cm、粘度18~22s、含砂率:4%~8%均符合规范要求。~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