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离线作业答案共13页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5:45: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lo=ln+a/2=6600-120-300/2+240/2=6450mm<1.025ln=6488mm,

故取lo=6450mm

中间跨 lo=ln=6600-300=63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2.6 次梁计算简图 2.2.3 内力计算

跨度差 (L01-L02)/L02×100%=(6475-6350)/6350×100%=1.97%<10% 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弯矩计算表(M=αmbpL02)如表2-3

表2-2 次梁弯矩计算表 截面 边跨中 第一支座 中间跨中 αmb 1/11 -1/11 1/16 Lo(mm) 6475 6475 6350 M(kN/m) 84.69 -84.69 56.00 次梁简力计算表(V=αvbpLn)如图2-4 截面 αvb Ln(mm) V(kN) AR 0.45 6355 63.55 中间内支座 -1/14 6350 -64.00 表2-3 次梁简力计算表 BL BR CL 0.60 0.55 0.55 6355 6350 6350 84.73 77.61 77.61 CR 0.55 6350 77.61 2.2.4 配筋计算

次梁应根据所求的内力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配筋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考虑;在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当荷载、跨度较小时,一般仅配置箍筋。否则,还需设置弯起钢筋。

(1)次梁正截面抗弯计算

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为

边跨 bf'=L01/3=6475/3=2158 mm

第 5 页

中跨 bf'=L02/3=6350/3=2117 mm< b+Sn=220+2780=3000 mm hf'=100 mm,h=450 mm,a=35 mm, h0=450-35=415 mm

fc bf'hf'(h0- hf'/2)=12.5×2117×100×(415-100/2)×10-6=965.88 kN·m

γdM=1.2×84.69=101.63 kN·m

fc bf'hf'(h0- hf'/2)> γdM ,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形截面计算,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计算。

b=220 mm fc=12.5 N/mm2 fy=310N/mm2 正截面抗弯计算表:

表2-4 正截面抗弯计算表

截面 M(kN·m) b(mm) α2s=rdM/(fcbh0) ζ As=fcbf'ζh0/fy 配筋 实配面积(mm2) 边跨跨中 84.69 2158 0.022 0.022 794 3Φ18 763 第一内支座 -84.69 220 0.215 0.245 902 4Φ18 1018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56.00 2117 0.015 0.015 509 2Φ18 509 -64.00 220 0.162 0.178 763 3Φ18 763 其中ζ=x/h0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条件。 (2)次梁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

hw/b=(h0- hf')/b=(415-100)/220=1.432<4

1/γd(0.25fcbh0)=1/1.2×0.25×12.5×220×

第 6 页

415=237.76kN>Vmax=84.73 kN

满足截面尺寸要求。 斜截面抗剪计算表:

表2-5 斜截面抗剪计算表

截面 V(kN) rdV(kN) Vc=0.07fcbh0 配筋方法 初选As Asv(mm2) S(mm) Smax ρsvmin 实际配筋 214 300 283 200 AR 63.55 76.26 79.89 构造配筋 BL 84.73 101.68 79.89 计算配筋 BR 77.61 93.13 79.89 计算配筋 双肢φ6 56.6 466 200 0.12% 双肢φ6@200 466 200 466 200 CL 77.61 93.13 79.89 计算配筋 CR 77.61 93.13 79.89 计算配筋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As/bh=421.1/(200×500)=0.42%,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300=0.21%,满足最小配筋率。 2.3 主梁的设计 2.3.1 荷载

为了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10.67×6.6=70.42kN

主梁自重(含粉刷) [(0.65-0.08)×0.3×2.2×25+0.02×(0.65-0.08)×2×2.2×17)]×1.2=12.31kN

永久荷载设计值 G=70.42+12.31=82.73kN 取G=83kN

第 7 页

可变荷载设计值 Q=12.31×6.6=81.31kN 取Q=81kN 2.3.2 计算简图

当主梁支承在砖柱(墙)上时,其支座按铰支座考虑;当主梁与钢筋混凝土柱整体现浇时,若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5,则主梁支座也可视为不动铰支座(否则简化为框架),主梁按连续梁计算。主梁承受次梁传下的荷载以及主梁自重。次梁传下的荷载是集中荷载,取主梁相邻跨度一半2作为主梁的受荷宽度,主梁的自重可简化为集中荷载计算。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 ln=6600-200-120=6280mm 因0.025ln=157mm<a/2=185mm,

取l0=1.025ln+b/2=1.025×6280+400/2=6637mm 近似取l0=6640mm 中跨 l0=66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

图2.7 主梁计算简图 2.3.3 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原则

当求连续梁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除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左右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当求某支座最大(绝对值)负弯矩时,除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当求某跨跨内最大(绝对值)负弯矩时,则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左右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截面最大负弯矩时相同。 (1)弯矩设计值

弯矩M=k1Gl0+k2Ql0式中系数k1、k2查表得到

M1,max=0.244×83×6.64+0.289×81×6.64=134.47+155.44=289.91kN·m

第 8 页

MB,max=-0.267×83×6.64-0.311×81×

6.64=-147.15-167.27=-314.42kN·m

M2,max=0.067×83×6.60+0.200×81×6.64=36.70+107.57=144.27kN·m

(2)剪力设计值

剪力V=k3G+k4Q式中系数k3、k4查表得到

VA,max=0.733×83+0.866×81=60.84+70.15=130.99kN

VBl,max=-1.267×83-1.311×81=-105.16-106.19=-211.35kN VBr,max=1.0×83+1.222×81=83+98.98=181.98kN

2.3.4 配筋计算

主梁应根据所求的内力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配筋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考虑。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b'fh0=80615=0.13>0.1。翼缘计算宽度按

l3=6.6/3=2.2mm和b+sn=6m中较小值确定取b'f=2.2m

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MB=MB,max-V0b/2=-314.42-164×0.4/2=-347.22kN·m。纵向受力钢筋除B支座截面为2排外,其余均1排。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表2-6 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表

截 面 弯矩设计as1 289.91 B -314.42 2 144.27 -36.08 值289.91?106314.42?106144.27?1061?14.3?2200?61521?14.3?2200?58021?14.3?2200?615236.08?1061?14.3?300?6152(kN·m) =0.024 ?sAs =0.03 0.985 1834.5 320+322 弯As=2081 第 9 页

=0.012 0.994 786.7 220+120 弯As=942.2 =0.022 0.989 197.7 220 弯As=628 0.988 1590.4 弯As=1768 选配钢220+322 筋

大工14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离线作业答案共13页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tv0t2jup53x5if1klmb9gaib47vll009k9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