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22: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土壤修复工程程序及修复技术概述

土壤污染常见修复技术

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联合修复技术等。

1、土壤的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4、联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污染土地评估主要包括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现场踏勘、布点与采样、样品检测与分析和风险评估。

2、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

3、施工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详细修复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和污染土壤清理。

4、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

后附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目 录

1 第一阶段 污染土地评估 .......................................................................................... 2 1.1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 2 1.2现场踏勘 ................................................................................................................ 3 1.3 布点与采样 ............................................................................................................ 4 1.4 样品检测与分析 .................................................................................................... 5 1.5 风险评估 ................................................................................................................ 6 2 第二阶段 修复技术选择 .......................................................................................... 7 2.1 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 7 2.2 修复技术筛选步骤 ................................................................................................ 7 2.3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 .................................................................................... 8 2.3.1工程修复技术 ..................................................................................................... 8 2.3.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 8 2.3.3 生物修复技术 ................................................................................................... 11 2.3.4 联合修复技术 ................................................................................................... 12 2.3.5 小结 ................................................................................................................... 12 3 第三阶段 施工管理与运行 .................................................................................... 13 3.1 详细修复方案制定 .............................................................................................. 13 3.2 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 .......................................................................................... 13 3.3 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 14 3.4 污染土壤清理 ...................................................................................................... 14 4 第四阶段 后续监测与评价 .................................................................................... 14 4.1 监测原则 .............................................................................................................. 14 4.2 监测工作程序 ...................................................................................................... 15 4.3 修复效果评价 ...................................................................................................... 16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按照下图规定的程序进行,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 第一阶段 污染土地评估

1.1 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自然社会信息五部分。 1、场地利用变迁资料

用来辨识场地及其邻近区域的开发及活动状况的航片或卫星照片,土地管理机构的土地登记资料,场地的土地使用和规划资料,其它有助于评价场地污染的历史资料如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等。场地利用变迁过程中的场地内建筑、设施、工艺流程和生产污染等的变化情况。 2、场地环境资料

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场地内危险废弃物堆放记录、场地与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等。 3、场地相关记录

产品、原辅材料和中间体清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地下管线图、化学品储存和使用清单、泄漏记录、废物管理记录、地上和地下储罐清单、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环境审计报告、地勘报告等。 由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环境资料,如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公告、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案和批复、生态和水源保护区和规划等。 4、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

场地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场地所在地的社会信息,如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及土地利用的历史、现状和规划等;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等。 5、资料的分析

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中的错误和不合理的信息,如资料缺失影响判断场地污染状况时,应在报告中说明。资料收集应注意资料的有效性,避免取得错误或过时的资料。 1.2 现场踏勘 1、安全防护准备

在现场踏勘前,调查人员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并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2、现场踏勘的范围

以场地内为主,并应包括场地周边区域,在勘查场地时,除非受环境或障碍物所阻碍,或其它无法克服的原因,应尽可能勘查场地的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如罐、槽、沟等,同时观察是否有敏感目标存在,并在报告中说明。 3、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

a.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的现状,场地历史,相邻场地的现状,相邻场地的历史情况,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描述,建筑物、构筑物、设施或设备的描述。

b.场地的现状: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或处理以及泄漏状况,都应观察和记录。

c.场地历史:场地过去使用留下的任何迹象及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处理应观察和记录。

d.相邻场地的现状:相邻场地的使用现况及可能存在的污染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

e.相邻场地的历史情况:相邻场地利用历史及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

f.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对于周围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的类型,如住宅、商店、工厂等,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周围区域的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类井,如水井等;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和径流及道路和公用设施都应识别和描述。

g.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描述:场地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形应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以协助判断周边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调查场地,以及场地内污染物迁移到地下水和场地外。 4、现场踏勘的重点

一般重点踏勘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处置或生产,储槽与管线,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遗迹,各种储罐与容器,排水管与污水池或其它地表水,废弃物,井,污水系统,其它可供评价场地状态的对象。 5、现场踏勘的方法

搜索更多关于: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的文档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u51t5d9mt5nd0e7n2yj9vfqx3d4pq0160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