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大《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说课讲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8: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好资料

、一般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都用含氮量乘以6.25,这一数值是如何得来的?

答:①动植物组织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其它含氮物质极少。因此,测定生物样品的 蛋白质含量时,只要测出它的含氮量,就能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②由于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g(100÷16%)蛋白质,所以 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只要用含氮量乘以6.25。 2、简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①一级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各不相同,如酶原与酶

②一级结构近似的蛋白质,功能也相近。如同源蛋白质(指不同机体中具有同一功能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相似,且亲缘关系越接近者,差异越小。如胰岛素、细胞色素C。

③来源于同种生物体的蛋白质,如其一级结构有微细差异,往往是分子病的基础。如HbA和HbS。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如蛋白质变性作用、变构蛋白和变构酶也证明,蛋白质的构象改变,功能将发生改变。

3、简要说明蛋白质电泳法、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和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答:①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在同一pH溶液中,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和数量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因此它们在同一电场中移动的速率不同,利用这一性质可将不同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开来。

②透析法的基本原理:蛋白质胶体的颗粒很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利用这一特性,可将混杂有低分子物质的蛋白质溶液放于半透膜袋内,以除去低分子物质、纯化蛋白质。

③超速离心法的基本原理:不同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分子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离心力场作用下沉降速率不同,故可利用此特性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④盐析法的基本原理:各种蛋白质的亲水性及所带电荷均有差别,因此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盐类浓度不同。利用此—特性,逐步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从溶液中分段析出而分离。 4、简述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答:(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

(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 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 和O 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第二篇

医学生物化学作业2

1、简述糖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三种途径。 答: 乳酸

糖酵解 有氧氧化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丙酮酸 CO2+H2O+ATP 磷酸戊糖途径

5-磷酸核糖+NADPH+H+

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可净生成2分子ATP,而糖原分子中一个葡萄糖残基可净生成3分子ATP。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时可净生成38或36分子ATP,它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和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答:①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基本意义是为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时可净生成38或36molATP,它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代谢过程中许多中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间产物是体内合成其它物质的原料,所以与其它物质代谢密切联系;它与糖的其它代谢途径亦有密切联系。

②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也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3、什么是酮体?如何产生,又如何被利用?

答:①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产生的一类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②酮体的产生:

合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合成原料:乙酰CoA。

反应过程及限速酶:关键步骤是2分子乙酰CoA缩合成1分子乙酰乙酰CoA,后者再与1分子乙酰CoA缩合成HMG—CoA;关键酶是HMG—CoA合成酶。 ③酮体的利用:肝内生酮肝外用。 乙酰乙酸硫激酶

Β—羟丁酸→乙酰乙酸—————————→2×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 琥珀酰CoA转硫酶

4、试以脂类代谢及代谢紊乱的理论分析酮症、脂肪肝的成因。

答:①酮症:在糖尿病或糖供给障碍等病理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低下),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脂肪动员↑→脂肪酸在肝内分解↑→酮体生成↑,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限度→出现酮症。

②脂肪肝:肝细胞内脂肪来源多及去路少导致脂肪积存。原因有:a.糖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动员↑,进入肝内脂肪酸↑,合成脂肪↑,b.肝细胞用于合成脂蛋白的磷脂缺乏(包括合成磷脂原料缺乏)c.肝功低下,合成磷脂、脂蛋白能力↓,导致肝内脂肪运出障碍(这是最多见原因)。 第二篇

医学生物化学作业3

1、根据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特点,填写下表: 更多精品文档

复制 转录 翻译 学习-----好资料

模板 DNA DNA mRNA N端→C端 链的延长方向 5′端→3′端 5′端→3′端 方式 半保留复不对称性转录 核蛋白体循环 制 配对(信息传A=T G≡C A=U T=A G≡C 三联密码—相应氨递) 基酸 产物 DNA RNA 蛋白质 2、简述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答: 来源: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和其它化合物的转变。 去路:合成组织蛋白质;合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及氧化分解。

3、简要说明体内氨的来源及去路。

答: 氨在体内有三个主要来源:

(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这是最主要来源。

(2) 由肠道吸收的氨,其中包括食物蛋白质在大肠内经腐败作用生成的氨和尿素在肠道细菌脲酶作用下生成的氨。

(3)肾脏泌氨,谷氨酰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生成氨。氨是有毒物质,各组织中产生的氨必须以无毒的方式经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 氨在体内的三条去路: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1)在肝脏合成尿素,氨在体内主要的去路是在肝脏生成无毒的尿素,然后由肾脏排泄,这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在肝脏的线粒体中,氨和二氧化碳,消耗ATP和H2O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再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瓜氨酸再与另一分子氨结合生成精氨酸。这另一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的氨基。精氨酸在肝精氨酸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可再重复上述反应。由此可见,每循环一次便将2分子氨和1分子二氧化碳变成1分子尿素。

(2)谷氨酰胺的合成,氨与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合成谷氨酰胺。(1分)谷氨酰胺既是氨的解毒产物,又是氨的贮存及运输形式。

(3)氨可以使某些α-酮酸经联合脱氨基逆行氨基化而合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氨还可以参加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合成。 4、填写下表: 5-Fu 药物名称 5-氟尿嘧啶 用途 抗癌药 作用原理 嘧啶类似物,转变后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干扰胸苷酸合成。 叶酸类似物,能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一碳单位代谢,从而抑制核苷酸合成。 次黄嘌呤类似物,转变后可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 次黄嘌呤类似物,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使尿酸生成受阻、降低血尿酸水平。 MTX 氨甲喋呤 抗癌药 6-MP 6-巯基嘌呤 抗癌药 抗痛风药 别嘌呤醇 第三篇---第四篇 医学生物化学作业4

1、简述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规律。

答:又称为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在发育、分化的特定时期内不同基因产物在不同组织细胞器官内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出现,这就是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规律。

更多精品文档

电大《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说课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u62w8ds8o25ui718xfz9x6b742s6901du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