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
指标 索引号 标号 指标名称 细则 信息化平台填报说明 人工填报 C1290 1.1.1 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及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具体规定进行考查。 C1291 1.1.2 周开馆时1.每周开馆时间(小时):以本馆一周整体开馆的间(小时) 小时数为依据评分,提交材料可标注阅览室、借阅部门及冬夏不同的开放小时数,以其公示的具体开放时间作为开馆时间以及执行情况的证据材料。多馆舍情况(不包括分馆)以开放时间最多的为准。 2.周六、日必须开放。 3.加分项:节假日开放指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开放,提供节假日开放证据材料。 4.加分项:夜间开放指周一至周五(不包括周六日)每天在18:30—24:00之间不少于开放2小时。夜间开放不包括设在馆外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持证读者1.计算方法:持证读者数/服务人口,其中服务人占比(%) 口=城区常住人口+1/2(城区外其它常住人口)。 2.持证读者数量指评估期内通过各种证件(身份证、市民证、社保卡等)接受过图书馆服务(含到馆服务和非到馆服务)的读者数量。 3.以正式评估前数据为准,数据截止2017年6月底。 人工填报 C1292 1.1.3 自动上报 注:该指标数据由系统对接完成自动数据上报,平台自动计算智能完成打分。 接口参考《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数据上报与接口要求》文档。 人工填报 C1293 1.1.4 年读者人1.计算方法:年到馆总人次/服务人口,其中服务均到馆量(人次) 人口=城区常住人口+1/2(城区外其它常住人口)。 2.年到馆总人次不含本级以下辖区年到馆总人次,含本级总分馆中各分馆的年到馆总人次。 3.提供评估期各年度统计数据,计算平均值。 1.文献外借包括电子文献外借,不含本级以下辖区年外借册次,含本级总分馆中各分馆的年外借册次。 2.以评估期各年度统计数据为准,计算评估期的平均数。 自动上报+人工填报(通过对接业务自动化系统来计算得出的外借量,要通过上报系统完成自动上报,无需上传证据;对于馆内没有编目、没有纳入信息化管理的馆藏资源的外借量以及数字资源的外借量,馆方可做人工统计,人工填报并上传证据)。 1.年流通总册次不含本级以下辖区年流通总册自动上报 注:该指标次,含本级总分馆中各分馆的年流通总册次。 2.流通总量中不含古籍、民国文献、特藏文献等。 数据由系统对接完3.提供评估期各年度统计数据,计算平均值。 成自动数据上报,平台自动计算智能完成打分。 接口参考《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数据上C1294 1.1.5 年文献外借量(万册次) C1295 1.1.6 年文献流通率 报与接口要求》文档。 C1296 1.1.7 年员工人均流通量(册次) 计算方法:年外借总册次/员工数量,其中员工指图书馆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含物业、保洁、保卫人员;不含一年以下的短期聘用人员和临时工。 自动上报 注:该指标数据由系统对接完成自动数据上报,平台自动计算智能完成打分。 接口参考《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数据上报与接口要求》文档。 人工填报 C1297 1.1.8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年馆外流动服务点文献借阅量(万册次) 已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的地区,各成员馆文献资源可以通过物流灵活调配、提高读者文献资源的获取满足度的,其一卡通成员馆个数可纳入馆际互借单位数量。 1.馆外流动服务点含汽车图书馆或流动图书车、流动点、自助图书馆或街区自助设备及其他新形态流动服务点等。 2.馆外流动服务点文献借阅册次不含馆内借阅册次。 3.以评估期各年度统计数据为准,计算评估期的平均数。 C1298 1.1.9 人工填报 C1299 1.1.10 政府公开1.政府公开信息服务指根据2008年施行的国务院信息服务 令第4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展的服务。 2.在馆内设查询专区,有政府信息查阅标识和相关设施设备,3分;提供纸质政府文件及政府可公开的各种材料并达到良好效果,2分。 3.在馆内有设施设备提供电子政府文件及政府可公开的各种材料查询,2.5分,通过网上检索或图书馆网站等形式提供网上查询的,2.5分。 未成年人服务 1.服务保障包括服务制度保障、服务经费保障、服务设施保障、服务人员保障等。 2.服务效果包括馆内服务和馆外服务情况、开展活动的场数、人次,以及活动产生的影响。 人工填报 C1301 1.2.1 人工填报 3.加分项:留守儿童服务含为外来工子女服务。 C1302 1.2.2 其他特殊群体服务 1.残疾人服务:有服务制度、服务设施、服务人员,2.5分;每年有活动和服务效果,2.5分。 2.老年人服务:有服务制度、服务设施、服务人员,2.5分;每年有活动和服务效果,2.5分。 3.农民工服务:有服务制度、服务设施、服务人员,2.5分;每年有活动和服务效果,2.5分。 1.本项次数统计为图书馆实地开展的讲座、培训次数。非实地的视频讲座不计入,与实地同步的视频讲座不增加次数。实地的巡讲计入讲座总次数。 2.提供评估期各年度数据,计算平均值。 1.本项次数统计为图书馆实地开展的展览次数。实地的巡展计入总次数。 2.提供评估期各年度数据,计算平均值。 1.阅读推广活动指图书馆为促进阅读、提高读者阅读素养而开展的各项活动,通常每次活动有策划书、推广方式、实施过程和活动效果。 2.不包括专门的讲座、培训和展览活动。 3.提供评估期每年的活动清单和每次活动材料(包括活动总结和照片等)。 1.数字资源借阅次数以电子书外借次数为准,指下载次数,不含在线浏览次数。 2.各类文献借阅总次数包括纸质图书外借次数和电子书外借次数。 3.电子书外借以外的数据可提供做为参考。 人工填报 C1304 1.3.1 年讲座、培训次数 人工填报 C1305 1.3.2 年展览次数 年阅读推广活动次数 人工填报 C1306 1.3.3 人工填报 C1307 1.3.4 年数字阅读量占比(%) 自动上报(依据C1294由评估平台自动计算)或人工填报。 人工填报 C1308 1.3.5 年每万人参加读者活动人次 1.计算方法:年参加图书馆活动的总人次/服务人口×10000,其中服务人口=城区常住人口+1/2(城区外其它常住人口)。 2.参加图书馆活动的人次不包括到馆人次和参加展览人次。 3.服务人口数量以评估期各年度各地方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 C1309 1.3.6 阅读指导 1.阅读指导是图书馆员对读者在阅读目的、内容、人工填报 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包括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工具使用指导、检索工具利用指导、选择文献指导、推荐书目导读、书评写作指导等。不含书刊宣传。 2.加分项:导读岗指聘期三年以上的专职岗位,不含兼职岗位。 1.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指为扩大公众对图书馆的社会认知,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吸引公众充分利人工填报 C1310 1.3.7 图书馆服务宣传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