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8:34: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是非题(对:T,错:F)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F )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T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T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F )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T )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T )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F )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F )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T )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T )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T ) 12、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T )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F )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F )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F )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T )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T )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F )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T )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F ) 四、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 )——定理——( 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 )、( 旧)的现状,建设浅、(宽 )、(新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 )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 旋转 )、( 对称现象 ),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统计与概率 )的有关知识,( 空间与图形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负数 ),( 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 )、( 引导者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 实 践 活 动 )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 综合应用 ) 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 有升有降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 有分有合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知识 )和( 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 性________ 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___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分) 案例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 3 5 + 7 ————— 4 2

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 生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 生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

最新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uccq0sz476msol1o4w75dq8n1si8z00ud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