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
膜将
( )
A.静止不动 B.振动 C.一直向右运动 向左运动
D.一直
( )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3.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而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人耳的听觉“暂留”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D.双耳效应
( )
4.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面,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
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该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C.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 )
5.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 )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人们可以依据音色分辨“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
( )
7.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说
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 )
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 B.铁匠师傅用铁锤敲击铁皮 C.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D.我国次声波站探测知道某国的核武器实验
( )
9.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都是次声波 B.次声波在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播得极远 C.次声波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危害 D.我们听不到次声波的原因是它的响度太小
( )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
甲:太空中宇航员需用无线电交谈 乙: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丙:听不到真空罩中的闹铃声 丁: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飞行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12.[多选]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 ℃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
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密度/(kg·m-3) 1.29 1.43 2 700 7 900 声音传播速度/(m·s-1) 330 316 6 420 5 96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 )
铅 11 300 2 160
13.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由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 产生的,震
耳欲聋的雷声是指雷声的 大,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 s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声速取340 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4.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音调较 .甲、乙两
曲线为科学考察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1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
了 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 .
16.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17.小明在家吹奏笛子,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填
“音调”“响度”或“音色”).笛声通过 传到妈妈的耳朵里.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8.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越高,空气越稀薄,则声速越大,因而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
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比上层快.于是在地表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烈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客船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 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 s前僧人撞击钟面传来的(假如当时的气温是15 ℃).夜晚钟声传播距离比较远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第21题8分,共28分)
19.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
甲 乙 丙 丁
(1)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有关; (2)观察图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观察图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观察图丁,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
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③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E F G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长度/cm 60 60 60 80 ★ 100 8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 0.76 1.02
H I
尼龙 尼龙
80 100
1.02 1.02
(1)为了验证①,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②,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③,表中所缺数据应为 、 .
(2)这个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是 .
21.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
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1 2 3
长度/cm
直径/cm 1.50 2.00 2.50
频率/Hz 2 131 1 284 656
31.00 48.50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填“能”或“不能”);理由: .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
验
方
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
断
方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20分)
22.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 500 m/s,若某次海啸(本次海啸由地震引起)发生的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