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o
(2)某消毒柜利用该热敏电阻做成温度传感器,当柜内温度达到110C:时,温度传感器: 自动切断电路。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
(3)用该热敏电阻制成电阻温度计(如图乙),它的原理图可简化成如图丙所示。要把 图丙中电流表的表盘转换成温度计的表盘,那么温度计表盘的刻度将________(填 “是”或“不是”)均匀的。
8.在做“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法。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和______;(填代号)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____的关系,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
能力提升(三)
1.如下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右滑动时,阻值变大的是( )。
2.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有阻值范围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读出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C.电阻箱不但可以改变电路的电阻,而且能读出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D.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可以直接读出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3.长度、粗细相同的铜线、铝线、铁线和镍铬合金线的电阻越来越大,则四种导线中最适合用来制作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是( )。
A.铜线 B.铝线 C.铁线 D.镍铬合金线
4.如右图所示,为了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图中导线的E端 应接在滑动变阻器的( )。 A.A接线柱上 B.B接线柱上 C.C接线柱上 D.D接线柱上
5.某精密电子仪器中,为了便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其调节部分使用了两个滑动变阻器,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是用不同的电阻丝绕在相同的绝缘瓷筒上制成 的,其中R1的总电阻是200Ω,R2的总电阻是5000Ω,开始时两变阻器均处于最大阻 值。下面的几种操作中,能够既快又准确地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 求位置的是( )。
A.先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2 B.先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1 C.同时调节R1和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
D.交替、反复调节R1和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
6.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风力测定仪,如右图所示,0是转动轴,OC是金属杆,下面连接着一块受风板,无风时OC是竖直的,风越强,金属杆偏转的角度越大。AB是一段圆弧形电阻,P点是金属杆与弧形电阻相接触的点,电路中接有一只灯泡。测风力时,闭合开关s。通过分析可知:金属杆0C与弧形电阻AB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_,观察灯泡L的亮度可以粗略地反映风力的大小;若要提高装置反映风力大小的性能,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8.小靓同学连接了如右图所示的电路,她想利用图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灯泡的亮度。 (1)图中连线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得向右移动滑片P时灯泡能变亮,应将_____接 线柱上的导线卸下后接在C(或D)接线柱上;
(3)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最_____端。(填“左”或 “右”)
9.按下列要求先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1)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 (2)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且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
(4)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电路的实物连接专练(一)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导线不能有交叉)
2.按照图甲的电路图,在图乙中连接实物电路
3.如图所示,请根据电路图,用两根导线把图中电路元件连接成相应路。
的
电
4.设计一个电路,二个灯泡串联,用一个电流表测量通过其中一个灯泡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它两端的电压。
4题
电表的使用:
5.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得电路中的电流,试分别指出在这个电
路中:总电流是: ;通过灯L1的电流是: ;通过灯L2的电流是: .
6.如图所示某同学测电路中的电压,试分别指出在这个电路中:总电压是: ;L1两端的电压是: ;L2两端的电压是: 。
7、根据图1中的电路图,用铅笔代替导线,将如图2实物连接起
来.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元件.请按要求连接实物图.V1测L1、L2串联后总电压,V2测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L2的电流.
10、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某同学使用的电路如图所示,他先用电压表正确的测量了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了测量灯泡L2两端的电压,他想将电压表接A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而保持接电压表B点的不动.你认为这种接法是 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