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17-18南京玄武七上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25分)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这个句子。(3分) 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2.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其中第⑷句还需填入作者。(10分) ⑴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返景入深林, 。 (王维《鹿柴》)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⑷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江南逢李龟年》) ⑸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⑹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⑺诗文中蕴藏着四季之景,“山朗润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朱自清笔下春日的温暖;“红莲被那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是冰心笔下夏雨的滂沱;“ ,洪波涌起”是曹操笔下秋风的肃杀;“ ”是谢道韫笔下冬雪的灵动。 3.结合语境,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2017年“南马”(南京马拉松)惊艳升级,诸多名胜景点和城市地标纳入路线,形成“史上最美马拉松赛道”。15 公里处,选手们跑出中山门,进入中山陵园风景区,明孝陵、美龄宫、梅花山、植物园、前湖、琵琶湖等知名景点汇聚于此,美不shèng( )收。金秋十月,陵园路的梧桐树洒下浓密的树荫( ),金黄色的梧桐落叶随风摇曳;植物园的金桂和丹桂已zhàn( )开花苞,随风送来阵阵芬芳;水鸟栖息在前湖湛蓝的水面上,送来声声婉( )转的曲调。 最美的“南马”汇聚起山水城林、人文绿都的芳华,绘就了一幅秀美的山水;就像谱写了一曲悠扬的江南曲调;就像创作了一首隽永的怀古诗词。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美不shèng收( ) ②树荫( ) ③zhàn( )开 ④婉( )转 ⑵将划线句修改为符合语境的比喻句。(2分) 4.《朝花夕拾》中,除了《二十四孝图》外,鲁迅先生还提到三本印象深刻的书,分别是《 》、《天演论》和《山海经》。这三本书分别出自篇目《五猖会》、《 》和《 》。结合阅读体验,说说鲁迅先生对这三本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6分) 二(4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5-6题。(5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 ”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
和 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 的情感。(3分)
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2分) (二)阅读古文,完成7-9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②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③④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⑴尊君在不 ⑵元方入门不顾 ⑶华捉而掷去之 ⑷宁读书如故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9.结合【甲】、【乙】两文,关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裹得肿肿的,手背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颗眼睛。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节选自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本《我的四季》·贾平凹《冬景》。有删改。) 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⑴这家老婆婆,裹得肿肿的。 肿: ⑵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肿: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C.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
D.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