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对汉语言语汇的影响可谓巨大,与饮食有关的语汇处处可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对此类语汇很感兴趣。笔者试图以汉语词汇学、文化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辅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并借鉴语料库和相关文章,对饮食类语汇蕴含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哲学思想、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等做一定深度的探讨。笔者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根据一定角度选出部分饮食类词汇——主要是基本词汇,而后列举一些由饮食类基本词汇引申而来的一般性词汇——主要是熟语,包括惯用语、歇后语等,通过这些词汇,探讨饮食类词汇由表层构造到深层语义所体现出的汉语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汉语饮食类词汇所体现出的饮食文化、哲学思想、思维方式、造词方法来进行探析。饮食文化方面主要包括中国“食"文化根基、饮食养生文化、烹调艺术文化、餐桌礼仪文化、菜名文化等。哲学思想方面包括中国人人◆生价值观、尚“和”的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方面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整体思维、含蓄性思维;造词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比喻造词法和借代、夸张等其他修辞形式的造词法。最后,对汉语饮食类熟语及相关中国文化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有饮食类词汇的集合式教学、侧重文化讲解的教学策略以及饮食词汇的教学手段创新。●关键词:饮食类词语;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构词方式;教学建议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ProfoundfoodculturehasagreatinfluenceofChineseVocabulary。Therearemanydiet-relatedvocabulary.Ifoundintheteachingprocessthatstudentsinterestedinthem.SoIattempttodoasystematicstudyonthefood—relatedvocabularyin‘‘HSK",with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methodsandreferencecorpusandrelatedarticles,withtherelatedtheoriesofChineseLexicology,CulturalLinguisticsandCognitiveLinguistics.1wanttohconducttheclassifiedresearchfromcertainangletotheglossary,andmakecertaindepthdiscussiononFoodCultur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and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selectedfoodcategoriesofvocabularyfromtheHSKProgram.Mainlyisthebasicglossary.Theneachsetenumerationsdietclassidiomssuchaslocutions,Proverbs,whichextendedfromthebasicglossary.Withthesetsasexamples,1willinvestigatethechineseculturefromthebasicglossarytodietclassidioms.ThisarticletheChineseculturewhichmanifeststothedietclassidiomhascarriedonthethoroughdiscussion.MainlyincludesDietculture,Philosophicthinking,Thinkingmode,Coinagemethod.DietculturemainlyincludesChinesedietculturefoundation,dietkeepingingoodhealthculture,cookingartculture,dinnertableetiquetteculture,vegetablefamousculture;PhilosophicthinkingincludesChinesepeopleAdvocationharmonyphilosophyofthepursuit,”Harmony”philosophy,lifevalues.Thinkingmodeincludesthinkinginimagesandintuitionthought,overallthought,implicitnaturalthought;CoinagemethodincludesAnalogy,metonymy,exaggerationandSOon.Atlast.Iintroducestheteachingstrategy,includingSettypeteaching,Cultureteaching,Teachingmethodinnovation.KeyWords:Dietclassidiom;Philosophicthinking;Thinkingmode;Constructionwordway;Teachingstrategy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意义,●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告别茹毛饮血、居无定所的渔猎时代,创造饭稻耕渔、安居乐业的农耕文化的民族。中国的农耕◆文化已有了一万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化。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文化,其所创造出来的美味佳肴,对全人类健康长寿、文明进步的影响自古以来无与伦比①。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对汉语言语汇的影响可谓巨大,与饮食有关的语汇处处可见、俯拾即是:谋生叫“糊口”,工作叫“饭碗”,在社会上站得稳叫“吃得开”,受到偏爱照顾口Ll“吃小灶”,没人理会叫“吃闭门羹”,有苦难言叫“吃哑巴亏”,理解不透叫“囫囵吞枣”,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等等等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对此类语汇很感兴趣。对于饮食方面的不含◆文化意义的普通口语材料,学生表现出的兴趣高于其他话题材料(但低于含文化意义的饮食方面材料)分析原因是饮食与每个人的同常生活息息相关,学到即可用:再就是留学生对中国菜可谓是久仰大名,有了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机会,自然会对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知识体验感兴趣。而与饮食有关的“文化词",大都生动活泼,学生明白其含义用法后,往往因为觉得有意思而印象深刻,学习热情也比较高。但是如果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会发生严重的语用错误。而这样的语汇越到高级,越为多见。适当地补充这些词的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可逐渐满足其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次要求。笔者试图对饮食类语汇做~个文化视角下的探析,以汉语词汇学、文化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其蕴含的饮食文化、中国哲学思想、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造词方法做一定深度的探讨:并针对这类词语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提出建议。①李剑辉‘中华民族创造并发展了世界匕最早的饮食文化》<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28页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节研究综述’汉语中与饮食有关的词汇特别多,由饮食方面引申而来的词汇更多,它们活跃在饮食之外的各个生活领域,可谓一大奇观。这背后的原因分析,便是中国独特历史文化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文章:鲁宝元的《汉语与中国文化》(2000)一书中的《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与相关的语言现象》一节,论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认为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在解决吃饭问题上碰到的困难最多,付出的努力最大,因此对吃饭问题也就格外重视。而重视吃饭问题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相应地产生了与吃饭有关的各类语词。如在经济领域,有饭碗、铁饭碗、吃大锅饭等。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请客吃饭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形式。除此之外,吃饭还是我们中国人祭祀祖先,敬拜神灵,维系家族关系乃至疗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吃饭问题对我们的言语生活影响之大,令人惊叹,与吃饭有关的语词几乎随处可见。张昆承的《“民以食为天"一一一个意韵深厚的民间修辞》(2006)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吃”在中国文化中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口腹之欲,它渗透到了我们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中,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左右着国家的政治态势。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讨:一、小饮食,大文化。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调味下独特别样的饮食文化。=、小饮食,大礼仪。从“民以食为天’’看饮食文化对我国社会礼仪的影响作用。三、小饮食,大政治。从“民以食为天”看饮食与中国政治的关系。洪成玉的《汉语词义散论》(2008)一书中的《“羊大”即食美,“女子”乃色美——从汉字看汉民族美感的萌发》一节,论证了“美”来源自“食”。《说文.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食也。美与善同意。"段玉裁注:“甘者,五味之一,而血味之美皆日甘。"《说文.甘部》:“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段玉裁注:“甘者,五味之一,五味之可口皆日甘。”意即食物可口就是美,美就是食物可口,也即味觉美。在经济原则作用下,先民并没有再去为视觉美、听觉美、触觉美等等再去各造一个字,因此,“美”字被造出之后就代表了各种感官所能感受到的美,也包括抽象事物的美。文章从汉字渊源的角度证明了饮食在中国先民及传统文化方面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饮食思想。传统的饮食思想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