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联结说
(一)经典实验:?°迷笼?±实验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箱外放着一盘食物。箱内设有打开门闩的装置,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按下踏板,门就会开启。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
(二)学习的联结说
1、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如果我们以“S”和“R”分别作为情境与反应的符号,以“ ”作为引出或导致的符号,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 R”。
2、 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在实验中,桑代克发现,动物不断进行尝试,错误反应逐 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得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由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所以他的学说又称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三)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在“猫逃出迷箱”的动物实验过程中,桑代克发现了影响学习的几个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三条学习律: 准备律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练习律
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用进废退)
①应用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②失用率: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