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依法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起诉意见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对侦查终结的案件的总结和结论,也是公安机关请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法定文件,同时还是检察机关审查案件的基础和依据。它标志着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结束,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开始,并且体现了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原则。
9. 写作起诉书的理由时应阐明哪些内容?
起诉的理由和根据。首先,概括阐明被告人行为的犯罪性质;其次,指出被告人行为触犯的刑法条款和构成的罪名;第三,说明被告人是否具有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和法律依据,依法提出量刑的倾向性意见;最后,写明起诉的法律依据与起诉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10.民事(行政)抗诉书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民事(行政)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予以纠正时所制作的文书。 民事(行政)抗诉书,既是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进行再审的有效依据,也是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定手段。
11.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首部包括哪些内容?
首部。写明: (1)法院名称(基层人民法院应冠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涉外案件,各级法院应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和文书名称(刑事判决书),应分行居中书写。
(2)案号。依次由立案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判程序代字、顺序号组成,即“(××××) ×刑初字第×号”。
(3)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4)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现在何处)。 (5)辩护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被告人的关系)。
(6)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人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12.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正文。写明: (1)事实和证据: A.控辩主张; B.“经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2)判决理由。 (3)判决主文:A.全部改判的,写为: “一、撤销×××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 二、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改判的具体内容)。” B.部分改判的,写为:
“一、维持×××人民法院(××××) ×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的??第×项(维持部分的内容); 二、撤销×××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的??第×项(撤销部分的内容);
三、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部分改判的具体内容)。” 3.尾部。写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并由审判长、审判员署名,注明判决时间等。
13. 如何叙写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事实? 依次写明:(1)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内容及其事实与证据; (2)诉辩主张;(3)庭审质证、认证的情况;(4)庭审认定的事实;(5)庭审辩论情况;
(6)判决理由: A.论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B.正确引用法律根据。 (7)判决结果:
14.试举出三种常用的公证文书。 几种常用的公证文书
1.合同公证书。合同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证明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村民、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协议的证明文书。
2.继承公证书。继承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证明当事人根据我国继承法产生的继承法律关系的法律文书。
3.亲属关系公证书。亲属关系公证书,是指申请人向公证机关请求确认其与关系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书。其目的是确认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及其发生的有法律意义事实的合法性。
15. “简述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种类”
答:法律文书是我国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及劳改机关等)、公证机关、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法律文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照制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裁判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律师实务文书等;
按照文书名称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判类文书等;
按照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和表格式文书;
按照文书体例的不同,可分为信函式文书、致送式文书、宣告式文书等。 三、写作主题 1.(一)首部
1、标题。标题应当居中书写,第一行应写为:“XX市人民检察院”。第二行应写为:“起诉书”。
2、编号。应写为:“X检刑诉:[2000]xx号”;书写中两项以上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3、被告人基本情况。应写为:“被告人郑x龙,男,30岁,汉族, x x省x x县人,初中文化,系运输专业户,住x X县x x乡x x村。2000年x月x日因涉嫌故意杀人和交通肇事被x x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于2000年x月x日被x x市公安局依法逮捕”。 4、案由和案件来源。应写为:“被告人郑x龙涉嫌故意杀人、交通肇事一案,由x x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于2000年x月x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 (二)正文
1、事实和证据
(1)事实部分。①由“经依法审查查明,??”引出(2分)。②写明郑X龙实施犯罪的事实要素(6分)。被害人陈x娟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表现与案件事实无关。
(2)证据部分。写明“上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 2、起诉的理由和根据
(1)由“本院认为,??”引出;
(2)概括阐明被告人郑x龙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包括危害程度、行为性质、情节轻重; (3)写明被告人郑x龙犯罪行为触犯的刑事法律名称及条款和认定的罪名; (4)写明认定被告人郑x龙具有的从重处罚情节;
(5)写明作出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即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三)尾部
1、致送人民法院名称。应写为:“此致”“x x市中级人民法院”。 2、起诉人签署。应写为:“检察员x x x”。 3、年月日及公章。 4、附项。应写为:“附: (1)被告人郑x龙现押于x x市公安局看守所(1分)。(2)证据目录??”。
2.理由部分应写明以下几点内容:
(一)由“本院认为,??”引出理由全文;
(二)确定罪名;应当针对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运用犯罪构成理论,以刑法分则有关条款规定的罪状特征,对被告人的行为做出法律上的评断。 (三)确认量刑的情节。应写明被告人赵x力在羁押期间揭发他人的盗窃犯罪事实,具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四)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表示肯定。应写为:“x x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对被告人赵x力应依法惩处”。
(五)对被告人的辩解和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表明是否予以采纳:应写为:“被告人和辩护人关于‘有揭发他人犯罪的行为’,应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辩解、辩护意见予以采纳”。“关于‘初把’的辩解、辩护意见不予支持”。
(六)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应写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款第(一)项,第五十五条第--款,第六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3.①首部
a文书名称。
b申请人、被申请人基本情况。 ②正文
a申请仲裁依据。即写清仲裁协议内容。
b仲裁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即仲裁的具体要求及发生争执的事实和理由。 c证据和证据来源等。即原合同中所订仲裁协议及违约处理办法。 ③尾部
a送达用语。即“此致 XX仲裁委员会”。 b申请人签名、日期。 4. (1)被告人的基本情况
被告人张某(1分),男,1969年4月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
XX,汉族,中学文化,XX省XX市XX乡XX村村民。2002年12 月4日,因涉嫌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被XX市公安局刑事拘留,12月10日经XX市人民检察院批准被XX市公安局逮捕。现在押。
(2)被告人的犯罪事实
2002年11月20日晚8点多钟,被告人张某携带木棒到被害人陈某某家附近守候。9点钟刚过,当陈某某走近时,张某以了解村里有无人家违反计划生育为由上前搭话,并趁陈某某不备,用木棒将其击昏拖到屋后草地上欲行强奸。当陈某某醒来拼命反抗并喊“救命”时,由于害怕陈某某高声喊叫引来村民,导致自己的罪行败露,张某便死死地卡住陈某某的
脖子,致使其窒息死亡。
5. (1)首部 A.标题
B.自诉人基本情况 C被告人基本情况
(注:自诉人、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应按规定项目书写 (2)正文
A案由和诉讼请求 B.事实与理由
a.王某某伪造材料骗取离婚证
b.王某某与刘某举行“结婚仪式”
c吴某和赵某告知刘某王某某并未离婚
d,王某某在自己仍然存在夫妻关系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刘某明知王某某尚未离婚而仍然与之结婚,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规定 e.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 C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a.乡政府关于撤销离婚证的决定和罚款的决定 b.赵某和陈某等人的证言 (3)尾部 A.“此致”“人民法院” B.自诉人署名 C.年月日 D.附注事项
6.①首部:a.标题,编号
b.当事人基本情况(要求书写完整,次序正确) c.案件由来及审理过程(要求书写规范) ②正文:a.诉辩意见(要求概括准确,文字简要)
b.法庭查明认定的事实、证据(要求叙述清楚完整) c.理由阐述(要求抓住争执焦点,明辨是非并针对双方的错误主张即原告要求双 倍返还定金而被告以不可抗力为借口作为延误的理由等予以批驳) d.判决结果(要求明确、完整)
③尾部:a.交代上诉权和上诉审法院(要求用语规范)
b.签署、日期、用印,加盖核对无误章等(要求书写规范、完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