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九仪器连接分析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2:12: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题型九 仪器连接分析型

1.[2017·太原市高三模拟考试(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l能够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且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A错误;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溶液显酸性,硝酸根能把SO2氧化为硫酸根,B错误;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显碱性,溶液变红色,C正确;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现象,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氮气体生成,D错误。 2.(2017·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向下图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分别可能是( )

① 稀盐酸 浓硫酸 浓氨水 浓硝酸 ② CaCO3 蔗糖 生石灰 Fe ③ Na2SiO3溶液 Ba(NO3)2溶液 酚酞溶液 NaOH溶液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Cl>C>Si 验证SO2与可溶性钡盐可生成白色沉淀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1 / 5

选项 X Y 答案 A

解析 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X气体只可能是SO2或Cl2;关闭活塞K,若X气体为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后发生反应:SO2+2NaHCO3===Na2SO3+2CO2+H2O,SO2被吸收而放出CO2,所以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X是Cl2,Cl2通入NaHCO3溶液时,Cl2不能被吸收,也无CO2气体放出。显然只有A符合,故选A。

3.(2017·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浓盐酸容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使Na2SiO3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也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C>Si,故A错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往往混有硫化氢等杂质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证明乙炔是否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浓硝酸常温下与铝发生钝化,没有气体放出,故C错误;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4.(2017·白城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试剂 实验目的 实验装置 ① 浓盐酸 食盐水 浓硝酸 浓硫酸 ② Na2CO3 电石 Al Na2SO3 ③ Na2SiO3溶液 溴水 NaOH溶液 KMnO4酸性溶液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 C>Si 乙炔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铝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SO2具有还原性 A SO2 饱和NaHCO3 B H2S 浓硫酸 C CO2 Na2SO3 D Cl2 NaHCO3 2 / 5

X A Na2SO3 Y 稀HNO3 Z 品红溶液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比较Cl2与I2的氧化性强弱 证明酸性:H2SO4> HCl 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B MnO2 浓盐酸 KI-淀粉溶液 C NaCl 浓硫酸 AgNO3溶液 D 答案 D

蔗糖 浓硫酸 溴水 解析 亚硫酸钠可以被稀硝酸氧化为硫酸钠,两者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硫,所以无法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A不正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常温下不发生反应,所以无法制取氯气,B不正确;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是因为浓硫酸难挥发而氯化氢易挥发,并不是因为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所以C不正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首先看到固体变黑,这证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然后看到固体开始膨胀,同时观察到溴水褪色,这证明了有二氧化硫生成,说明硫酸被还原了也就证明浓硫酸表现了强氧化性,所以D正确。

5.(2016·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气体(酒精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①中药品 ②中药品 ③中药品 ④中 药品 浓硫酸 制备气体 Cl2 ⑥中药品及作用 NaOH溶液,尾气吸收 NaOH溶液,尾气吸收 澄清石灰水,检验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B 稀硝酸 Cu 烧碱溶液 浓硫酸 NO C 浓盐酸 大理石 饱和Na2CO3溶液 浓硫酸 CO2 3 / 5

D 答案 A

浓盐酸 Zn 水 浓硫酸 H2 撤去 解析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最后剩余的氯气有毒,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实验过程正确,故A正确;稀硝酸和铜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中含硝酸蒸气和水蒸气,通过烧碱溶液吸收硝酸,通过浓硫酸干燥,一氧化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故B错误;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氯化氢、水蒸气,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浓盐酸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水吸收氯化氢,浓硫酸干燥氢气,氢气比空气密度小,不能用装置⑤收集到氢气,剩余氢气点燃处理,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故D错误。

6.(2017·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仪器a中的溶液滴入b中,根据c中所盛溶液,预测其中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浓盐酸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溶液变为棕黄色,A正确;稀硫酸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生成S和SO2,SO2被溴水氧化生成硫酸,得不到浅黄色沉淀,B错误;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与碳酸钠反应,C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D错误。

7.(2017·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卷)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溶液① A 稀硫酸 固体② Na2CO3 溶液③ Na2SiO3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C>Si a 浓盐酸 稀硫酸 硼酸 浓硝酸 b KMnO4 Na2S2O3 Na2CO3 铁片 c FeCl2溶液 溴水 Na2SiO3溶液 KI-淀粉溶液 c试管中现象 溶液变棕黄色 产生浅黄色沉淀 析出白色沉淀 溶液变蓝色 4 / 5

B C D 答案 C

浓盐酸 盐酸 稀硫酸 KMnO4 CaCO3 Na2CO3 Na2S NaAlO2 CaCl2 氧化性:Cl2>S CO2能与AlO2-反应 CO2不与氯化钙反应 解析 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烧瓶中产生气泡,即为CO2,试管中出现胶状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即C的非金属性强于Si,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利用置换反应,即Cl2的氧化性强于S,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CO2中混有HCl,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烧瓶中产生CO2,CO2气体通入到试管中,CaCl2溶液不变浑浊,说明CO2不与CaCl2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8.(2017·深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三校联考)某同学用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氯化铁晶体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烧杯中H2O2溶液作用是将Fe氧化为Fe

2+

3+

B.A中存在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

C.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D.反应后的烧杯中通入少量SO2,则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 D

解析 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Fe氧化为Fe,故A正确;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B正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故C正确;反应后的溶液中H2O2过量,通入少量SO2,只能还原H2O2,Fe

3

2+

3+

可能没有还原,故D错误。

5 / 5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九仪器连接分析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v00777u133qhtz4wh2h1h1yk7phhy00sl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