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 遥感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遥感技术的特点
1、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2、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3、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遥感物理基础定律
包括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的概念、地物反射太阳光谱的特性、地物的热辐射、地物与微波的作用机理。 电磁波
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电磁波波普波段 ?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 m以下。
?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 红外线的划分
? 近红外:0.76~3.0 μm,与可见光相似。
? 中红外:3.0~6.0 μ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 远红外:6.0~15.0 μ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 超远红外:15.0~1 000 μm,多被大气吸收,遥感探测器一般无法探测。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即吸收系数恒等于1),则这个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及相关概念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大气中氮气对电磁波的作用都在紫外光以外的范围内(<0.2um 的电磁波几乎被氮气或氧气吸收)。
大气上层臭氧的存在,而臭氧对小于0.3um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中,已不存在小于0.3um 的短波辐射。
真正对电磁波传播起重要吸收作用的是一些非常少量的气体,其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有臭氧,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 大气散射
散射的概念: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电磁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的一种现象。不同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