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预测地震、台风来临是利用了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6.2015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如图所示,20架直升机组成的“70”数字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若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飞机都是_____的;直升机发出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传入现场观礼嘉宾的耳朵中的。
三、计算题
17.一巨石体积60m,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18.如图所示,备受关注的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陕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4%,在秦岭山脉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当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
3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四、实验题
19.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测量: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37.2 g;
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液体质量为____
g;
C.将液体倒入量筒,量筒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液体体积为____mL. (3)实验测得液体的密度为____ kg/m3.
(4)小明测得的液体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大/小),其原因是____.
20.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______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______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______ (填“厚”或者”薄”),直至得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______ .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______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______ (填“上”或“下”)移动.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该物质是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23.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M、N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选择图_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_______(选填图戊中的选项字母)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的轻重有关:
小明在某次实验中看到N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对此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24.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 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 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_________;若要想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______来进行实验.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孪琴弦的_________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C B C D C A 二、填空题 11.V0﹣ 12.近视 薄 13.镜面;漫;遵循
14.变大 山顶的气压低于山脚下的气压 温度 15.超声波 能量 次声波 16.静止 空气 三、计算题
17.(1)3×10kg/m;(2)180t. 18.(1)560m;(2)216km/h。 四、实验题
19. 0刻度线 20 25.0 0.8×103 大 烧杯壁沾有液体,测得的体积偏小 20.凸透 物 厚 6—12mm 同一竖直直线上 倒立 上 21.较暗 确定像的位置 不变 22.使物质均匀受热2不变晶体CD
23.乙 A 1.5 不可靠 没有控制纸锥的轻重相等 24.钩码重力 控制变量法 松紧 音色
3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