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 病虫害防治(虫害) 海南大学 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病虫害防治(虫害)》复习资料
1、什么是昆虫?昆虫纲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下面的一个纲——昆虫纲动物的泛称。
昆虫纲动物的特点有: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包括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4腹部是新陈代谢与生殖的中心;5生长发育过程中包含变态过程。
2、昆虫的多样性表现出哪些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样性:变异性/空间——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特点:1数量多。(1)种类数量,已知动物有150多万种,昆虫有100多万种;(2)个体数量,1蚁群有50万个个体,估计蚁总数超过其他昆虫之和,1棵树有10万个蚜虫。2分布广。从赤道到两极,从大海到沙漠,从高空到深土,都有昆虫的分布,水蝇可以生活在60℃的温泉中,油蝇可以生活在煤油中。3历史长。昆虫出现在4亿年前,有翅昆虫出现至少3.5亿年,人类出现在100万年前。 主要原因:1身体相对较小。少量食物就可以满足生长与发育,食物也可以成为其隐蔽场所,有利于昆虫的保护和避敌。2有翅膀。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绝大多数昆虫的成虫阶段都有翅,善于飞行,因而为其觅食、求偶、逃避敌害和扩大分布等都带来莫大的方便。3口器分化,食性由取食固体食物变为取食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不易毁坏寄主植物。4生殖力强,发育速度快,生殖代数多,生殖方式多样。5具有变态与发育的阶段性,生境和食性有差别,空间和食物避免需求矛盾。6其他,如休眠,滞育,社会性。
3、节肢动物的特点?或,昆虫和人类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位置、结构和功能_节肢动物的特点)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特点有:1体躯分节,成对附肢分节;2体壁是外骨骼,含几丁质;3体腔即为血腔,心脏在消化道背面,属开管式循环;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1个位于头内消化道背面的脑,以及1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昆虫和人类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从生物分类上看,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门的,人类是脊椎动物中哺乳动物。从结构上看,昆虫没有内骨骼,外面裹着一层外骨骼,人类体内有骨骼维持形态;昆虫有神经,会简单的思考,有一些本能的行为,人类的神经系统很发达,会思考,也会学习。 4、名词:
昆虫形态学:研究昆虫体躯的外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触角(位置、结构和功能):着生在额的两侧,由柄节、梗节、鞭节(分亚节)3个部分组成,具有嗅觉、触觉和少数听觉的功能。
足:着生在腹板和侧板之间的基节窝内,基部由膜与体壁相连,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6个部分组成,是昆虫胸部行动的附肢。 翅:由胸部侧背叶发展而来的,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组成。近似于三角形,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咀嚼式口器:适合取食固体食物,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
刺吸式口器:适于取食植物汁液和动物血液,其主要构造特点:上颚、下颚特化
2013年5月 病虫害防治(虫害) 海南大学 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为细长口针,用以刺破动、植物表皮;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口针鞘,包藏着口针。 肠外消化:一些肉食性在取食以前,将唾液注入寄生组织内,然后将初步硝化的食物吸入肠内,这种消化现象称为肠外消化。
翅的连锁:前翅和后翅之间借助于一些特殊的构造连接起来,使前、后翅在飞行时互相配合。
5、触角、足、翅的基本结构;
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分亚节)3个部分组成。
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6个部分组成。
翅: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靠近头部的一边叫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叫后缘或内缘,在前缘和内缘之间的边叫外缘。前缘和外缘之间的夹角叫顶角,前缘和后缘之间的夹角叫肩角,外缘和内缘之间的夹角叫臀角。 7、填表:见实验一 标本 名称 蝗虫 蝉 蝶类 触角 类型 线状 刚毛状 棒状 咀嚼式 刺吸式 虹吸式 刮吸式(幼) 舔吸式(成) 膝状 嚼吸式 抱握足(雄前) 游泳足(后) 蓟马 白蚁 绿豆象 线状 念珠状 锯齿状♀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步行足 携粉足(后) 步行足 缨翅 膜翅 鞘翅(前) 膜翅(后) 虹吸式 刺吸式 步行足 步行足 鳞翅 膜翅(前) 棒翅(后) 小蠹虫 锤状 咀嚼式 步行足 鞘翅(前) 膜翅(后) 金龟子 鳃片状 咀嚼式 开掘足(前) 鞘翅(前) 膜翅(后) 蜚蠊 螳螂 蝼蛄 线状 线状 线状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步行足 捕捉足(前) 开掘足(前) 复翅(前) 复翅(前) 复翅(前)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跳跃足(后) 步行足 捕捉足(前) 步行足 复翅(前) 复翅(前) 复翅(前) 膜翅(前) 棒翅(后) 鞘翅(前) 褶钩型 口器类型 足的类型* 翅的类型* 翅的连 锁类型 无 褶钩型 翅抱型 无 家蝇(幼 具芒状 成虫) 蜜蜂 (♀♂) 栉齿状♂ 家蚕 羽状 蚊(♂) 环毛状 2013年5月 病虫害防治(虫害) 海南大学 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蝽象 龙虱 线状 线状 刺吸式 咀嚼式 步行足 抱握足(前) 游泳足(后) 半鞘翅(前) 鞘翅(前) 膜翅(后) 膜翅 鳞翅 翅嵌型 无 胡蜂 天蛾 线状 线状 咀嚼式 虹吸式 步行足 步行足 褶钩型 翅缰型 6、变态的类型及代表——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半变态(蜻蜓);渐变态(蝗虫)、过渐变态(蓟马)]、完全变态(蝶、蜂、金龟子);
8、区别:蝶与蛾;蚂蚁和白蚁;
蝶与蛾:1、触角不同,蝶:棒形,蛾:羽毛状2、休息时,翅膀放置方式不同,蝶:在背上竖起,蛾:平展3、习性不同,蝶:白天活动,蛾:夜晚活动4、腹部不同,蝶:长条形,蛾:较蝶肥大。
蚂蚁和白蚁:从食性上区别,白蚁主要食木纤维的物质、一般没有贮存食物的习惯。而蚂蚁食性很广,肉食性或杂食性、有贮存食物的习惯。2.白蚁是等翅目昆虫,繁殖蚁的翅膀有亮对比体长还长1.5倍以上,长度基本相等。而蚂蚁的翅膀是一大一小的两对翅膀。3.从体型来看蚂蚁的腰是很细的,而白蚁的腰和胸部差不多粗细。 当然,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都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栖的生活方式,在白蚁和蚂蚁的群体里都存在不同的品级,各个品级之间分工明确又联系紧密。
9、主要形态特征分别是什么?
(1)分目: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缨翅目、等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蜻蜓目:体中大型;头部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头大,复眼极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翅2对,翅脉网状,休息时平展或直立,不能折叠于背上;足细长;腹部细长,10节;幼虫水生,成虫陆生。
螳螂目:体中至大型,细长或略成圆筒形,也有成扁叶状;头三角形或近五角形;口器咀嚼式,上颚强劲;触角丝状、念珠状、双栉齿状或其他形状;前足为捕捉式,中厚足为步行足;前翅革制,为覆翅,后翅膜制,休息时两翅平叠与腹背上。
脉翅目:体小至大型;头部下口式;复眼较大,位于头两侧;一般无单眼;触角通常细长,多节,其形状多样:有丝状、念珠状、棍棒状、锯齿状、栉状;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末端尖锐,内缘常有齿;胸部比头部窄,分节明显,前胸近方形,有时延长,中后胸形状发达;足发达;前后翅膜质,其大小、形状和脉像相似,脉序网状,腹部长筒状。
缨翅目:小型昆虫,细长而略扁,触角6-9节,鞭状棍棒状或念珠状,口器锉吸式,雏形,右上颚退化,左上颚发达;翅狭长,翅脉简单或退化;腹部10或11节,纺锤形或圆筒形,常较扁平。
等翅目:中小型昆虫,头骨化,可转动,复眼1对;触角念珠状;前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较头部宽或窄;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几乎相等,腹部10节。 直翅目:体中至大型;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大;有翅、短翅或无翅,前胸背板发达,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扇形;后足跳跃式;腹部10节。
2013年5月 病虫害防治(虫害) 海南大学 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半翅目:头部各部分较明显地愈合成为一体,口器刺吸式,触角简单,4节,会合并,并多影藏于头部下方;前胸背板发达,常为四角形或六角形,侧角常突出,中胸最发达,前翅质地加厚;足基节可分为球基型和合页型,半翅目腹部分为12节。
鞘翅目:头前口式或下口式,复眼发达,位于头部两侧,触角一般11节,类型多;口器位于喙顶端;上颚发达;胸部各节均发达,前胸大,中胸和后胸愈合;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足一般为步行足,腹部一般10节以下。
鳞翅目:小至大型,体、翅、附肢均密被鳞片或鳞毛;复眼大,口器为虹吸式,翅2对,翅面常有各种斑纹,膜质,密被鳞片,腹部10节,
膜翅目:头下口式,单眼3个,复眼1对,触角1~100节,呈丝状、棍棒状、栉齿状、膝状,念珠状等,口器咀嚼式;翅2对,膜质,前翅较大;各胸节有足1对,腹部10节。(细腰亚目)
双翅目:头小,活动自如,多呈球型或半圆型;复眼发达,触角形式多样,口器一般为舔吸式,少数刺吸式或刮舔式;前后胸小,中胸发达;前翅发达,膜质,足发达,大小与形状变异较大;腹部分节明显 (2)分科(见7填表):蝗科、蟋蟀科、蝼蛄科、鳃金龟科、蚁科、蜜蜂科、蚊科、蝇科; 蝗科(蝗虫)、蟋蟀科、蝼蛄科(蝼蛄)、鳃金龟科(金龟子)、蚁科(白蚁)、蜜蜂科(蜜蜂)、蚊科(蚊)、蝇科(家蝇);
10、体视显微镜与一般生物显微镜比较的主要优点?(内置上下光源;连续变倍方式;物镜与载物台距离;成像正立立体的特点;双目镜可矫正双眼视差等5点说明)
成像原理不同:体视镜是双光路,生物显微镜是单光路;观察效果不同:体视镜是立体感觉,生物显微镜是平面感觉;生物显微镜,倍数较大,主要是二维成像,体视显微镜,倍数较小,是三维成像;体视显微镜的工作距离较大,通常可以达到50mm甚至150mm,而生物显微镜的检测物体的工作距离范围很少超过20mm;体视显微镜可以放置较高,较厚的物体,如集成电路 块,较大的工件,螺丝,较厚的物体等等,而生物显微镜只能放置薄片,载玻片等等;体视显微镜景深范围较大,可达达到 10mm的景深范围,调节聚焦环,相当大的范围可以看见清晰的图像,而生物显微镜可能稍微转动调焦环,就看不清楚了。
11、试分析昆虫与环境的关系;试分析田间为什么容易形成虫害;试分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虫:定义、特点、环境中的多样性表现与原因;人:生物性、社会性对环境的依赖;关系:益与害,益害的相对性;总结)
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人的生物性,它是人类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人的物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千万年来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能力等等。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反社会性)。依赖性:1 人是因自然地理环境下进化而来的;2 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来源于自然,各种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3 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是祸福相依的,互相争夺资源又供给资源。昆虫的有害方面:争夺食物资源,间接为害,人畜寄生及传染病的媒介。昆虫的有益方面:虫媒传粉,天敌昆虫,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食用饲用,药材,提供工业原料,科研材料,文化昆虫。
2013年5月 病虫害防治(虫害) 海南大学 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12、试以昆虫形态学(或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为例分析昆虫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围绕定义展开:定义、在昆虫学科中的位置、层次、状态(思维结构)、作用(功能)]
昆虫形态学的概述(定义:研究昆虫体躯和外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任务和意义:了解昆虫形态结构的同源关系,以整体的概念来分析局部构造和功能以及其成因,为学习昆虫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奠定基础)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体形与体色、体型、体向)
昆虫的头部(位置:身体最前的体段,6个体节愈合形成坚硬的头壳;功能:感觉和取食的中心;1头部的构造:头壳、蜕裂线、沟缝、分区;2头部的形式:下、前、后口式;3头部的附属器官(附器)(1)触角:a位置:着生在额的两侧;b结构:柄节、梗节、鞭节;c主要类型;d主要功能:触觉和嗅觉,少数有听觉功能;e意义:鉴别昆虫的种类,辨别昆虫的性别,用于害虫的防治;(2)单眼和复眼-单眼:a结构:被单眼位于额、两复眼之间,侧单眼位于头的两侧;b功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和方向,不成像;-复眼:一对,小眼集合而成;(3)口器:因种类、取食方式、食性不同而不同,咀嚼、吸收、嚼吸、锉吸、虹吸、刮吸、舐吸、捕吸、刺舐;意义:坚定昆虫的分类,虫害诊断,杀虫剂的选择) 昆虫的胸部(构造:运动中心;附器:1足:a位置:着生在腹板和侧板之间的基节窝内,基部由膜与体壁相连;b结构:6节,基、转、股(腿)、胫、跗、前跗;c类型:步行、跳跃、捕捉、开掘、游泳、抱握、携粉、净角;2翅:a起源和发育;b构造;c类型;d连锁;e意义:分类上的应用,害虫的预报) 昆虫的腹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