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BD
【名师解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照强度无关,故A错误;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根据质能方程知,有能量放出,故B正确;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原子核适用,故C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能量减小,释放光子,由高轨道跃迁到低轨道,根据kr2=mr知,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则电势能减小,故D正确。
9.(2016·新余市期末)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实验室,约定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锌和银的表面,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如图甲,并记录相关数据。对于这两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qev2
A.饱和光电流一定不同
B.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c不同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D.因为光强不确定,所以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可能相同
E.分别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之后绘制Uc~ν图象(ν为照射光频率,图乙为其中一小组绘制的图象),图象的斜率可能不同 【参考答案】BCD
5
10.(2016·景德镇市二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
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 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 【参考答案】ADE
11.(2015·贵州七校联考)下列几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
B.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因为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 C.光电效应实验和康普顿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D.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6
E.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参考答案】ACE
【名师解析】由图和根据玻尔理论知道,电子的轨道不是任意的,电子有确定的轨道,故A正确;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主要集中在很小的核上,否则不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故B错误;光电效应实验和康普顿效应实验均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根据左手定则可得,向左偏转的粒子带正电,所以射线丙由α粒子组成,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而射线甲是β粒子,故D错误;一个中子轰击后,出现三个中子,此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故E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018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选拔考试)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A、
B两物体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中A物体紧靠光滑墙壁,A、B两物体之间用轻弹簧相连。
对B物体缓慢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使A、B两物体之间弹簧压缩到最短并锁定,此过程中,该力做功为
,现突然撤去外力并解除锁定,(设重力加速度为
,A、B两物体体积
很小,可视为质点)求:
(1)从撤去外力到A物体开始运动,墙壁对A物体的冲量
大小;
是多大;
(2)A、B两物体离开墙壁后到达圆轨道之前,B物体的最小速度
(3)若在B物体获得最小速度瞬间脱离弹簧,从光滑圆形轨进右侧小口进入(B物体进入后小口自动封闭组成完整的圆形轨道)圆形轨道,要使B物体不脱离圆形轨道,试求圆形轨道半径R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1) (2) (3)
7
(2)当弹簧恢复原长后,物体A离开墙壁,弹簧伸长,物体A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B的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时,物体A达到最大速度,物体B的速度减小到最小值,此过程满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有:
,
解得:=
2.(2018广东湛江调研)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放置一块足够长的长木板C,在C的左端点放置一个物块A,在距离A为s=4.5m处放置一个物块B,物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2m,物块B和长木板C的质量均为m=1kg,物块A和B与长木板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C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在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14N,使物块A向右运动,A与B碰撞前B相对于C保持静止,物块A和B碰撞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