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日游行看理性爱国
随着钓鱼岛争端的升级,我国的许多城市出现了反日游行。公民游行本来就是无可非议的表达爱国主义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游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9月15日,部分地方传出民众闯入、破坏日资商店的事件,长沙日资商场平和堂遭打砸,部分商品遭哄抢。青岛部分示威者割破玻璃闯入吉之岛商店,破坏设备和抢掠;成都有几家便利店、东莞有几家日本料理店也遭破坏。9月16日的游行中,大量抗议人群将酒店围住,少数人冲进酒店砸破玻璃,酒店内的日本料理店也被波及。在游行中普通百姓的日系私家车被打砸、汽车4S店的车子被砸,以及涉日商店、酒店等被攻击。
反日游行成了让人记忆深刻的行动,我们抵制日货就算不明智至少我们不算弱智,但把那些我们中国人已经花钱去买了的已经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东西通过我们中国人的手把他给毁掉,那只不过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消极行为。当我们在忙着打砸国人的日本货时,日本政府及却不痛不痒,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死缠烂打。可见,毫无理性的“打砸抢”式的爱国行为并不能捍卫祖国的领土,反而会成为他人的笑柄。健康的民族主义应该以和平、自信、克制等作为主要特质,避免过激和伤及无辜。袭击平民、损毁公私财物的做法,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犯罪行为,这一性质的认定不应因其打着“抗日”或“爱国”而有任何差别。否则,“爱国”就将成为一把杀人的利剑。
在反日抗议活动中,许多城市的群众还是遵守法律、社会秩序的,文明抗议的活动。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9月15日,“平安北京”发布微博称,部分民众自发地来到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挥舞国旗,呼喊口号,谴责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这一非法行径。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其他城市也有民众自发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谴责日本政府“购岛”无效的行为。
通过这些,我们就要反思,爱国本来没有好坏之分,是一个人自发的情感,为什么会出现不理性的“爱国”?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去理性爱国?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不理性“爱国”现象,首先是我们的国民教育要对此负责。我们的历史观是非不分明,难以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从不能全面、理性分析问题,比如“五四运动”中对爱国青年学生火烧贾家楼的行为就是作为正面形象进行歌颂;其次快餐文化、语不惊死人不罢休的网络语言、只讲爆眼球的行为艺术培育了暴力的语言,社会的不公、各方的对立对暴力语言又具有推波助澜之势。还有就是缺少实践,游行是民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几乎就没有系统的、具有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所以也就不具有民主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当然,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步步挑衅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之中日有诸
多历史宿怨未解,领土争端引发的争吵近年来更趋激烈,所以反日大游行中出现的打砸事件也不足为怪,但它却深深的反映出了我国民众在游行示威上缺少经验,缺少组织管理。试问如果游行是有组织有纪律地事先策划安排好的,当然策划者不一定是政府官员。如果是这样,试问游行中又怎么会出现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呢?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形势,理性爱国。我们的一切爱国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集会、游行、示威,都是非法的,不能随意发起和参加。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园内举办座谈会、研讨会、举行爱国主题演讲以及签名的活动形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国热忱。我们应当自觉把爱国热情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提防陷入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破坏中国经济建设,抑制中国崛起的陷阱。
其次,刻苦学习,将爱国之情化为行动。大学生,爱国最现实的表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国家才会日趋强盛,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才能享有更多的尊重,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我们还要身体力行,为身边人做理性爱国榜样。在二十一世纪爱国不再是单纯地为国家牺牲,而是要做一个拥有学识,掌握高科技的理性爱国者。大学生是当代具有较高学识的一个团体,必须发挥自己的知识,为身边人树立学习的榜样。
总而言之,只有理性爱国,冷静理智的表达爱国热情,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意志,将强烈的爱国情绪转移到工作、学习中去,立足自己的岗位。这样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必将汇聚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