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并结合材料二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归纳即可。
答案:(1)特征:“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员额分配”的地域倾斜。
(2)启示:德为先,能者上: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儒家的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君子贤人任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察举制里的“四科”充分体现了察举制因能授任、量才取人的倾向。现代人才选拔更应该注重德才兼备。
人才选拔的适度倾斜:人才选拔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适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实行弱者保护。为协调地区间的和谐发展,人才选拔应向人少边穷地区倾斜,以实现规则公平和对弱者的保护。
(3)取向: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提高了用人的合理性;标准明晰,增强选人公正性;不断完善,维护制度权威性;公平竞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律己修身,培养官吏廉洁性。(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高级官员出身一览表
宋朝皇帝及在位时间(年) 太祖(960~976) 太宗(976~997) 真宗(997~1022) 仁宗(1022~1063) 英宗(1063~1067) 神宗(1067~1085) 哲宗(1085~1100) 徽宗(1100~1125) 钦宗(1125~1127) 总数 6 9 12 23 2 9 11 13 7 宰相 科举出身 3 6 11 22 2 9 11 13 6 百分比 50% 67% 92% 96% 100% 100% 100% 100% 86% 总数 4 23 17 39 2 18 23 34 16 副宰相 科举出身 3 21 17 37 2 18 22 31 11 百分比 75% 91% 100% 94% 100% 100% 96% 91% 70%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
该表能够反映出宋朝官员任职情况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首先,通过对比题干所给数据,从宋朝科举出身的高级官员占高级官员总数的比例、宋朝高级官员的总人数归纳其变化趋势;其次,依据宋朝“冗官”形成的原因、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宋朝的政治环境及思想氛围说明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示例
第5页 共6页
趋势:宋朝科举出身的高级官员占高级官员总数的比例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原因: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宋朝重文的社会氛围;统治者重视科举;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第6页 共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