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即兴讲演。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公朴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作坚决的斗争。
全文措辞慷慨激昂,讲演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2)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1
2.难点:理解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吴晗曾在《谈骨气》一文中列举了三个例子,其中的一个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2.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黄冈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3.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
4.解题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可联系曲啸、蔡朝东的讲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加以说明)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给这篇讲演词划分结构层次。 学生读文,明确: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质。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 ~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演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伪本质,赞颂革命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3.教师小结
3
三、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闻一多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点? 明确: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四、重点研读——深入理解
1.请同学们阅读第1段,思考:这篇讲演词的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明确:
文章开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讲演者一开始便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是表现出讲演者当时的义愤填膺,表明了他支持革命的立场和态度。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即将来临的? 明确:
揭露虚伪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3.阅读第5段思考:这段对特务的称呼由“他们”改为“你们”有什么作用?
4
明确:
表明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色彩更为强烈。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第二,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明确:
运用较多的口语,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本文的语言多用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明确:
(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1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讲演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2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憎爱分明的感情。第5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5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4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1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用递进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虚伪本质的力量。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2段“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手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得光荣。第5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如第1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2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六、本课小结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旗帜鲜明,爱憎强烈,大义凛然,正气浩然。面对反动派的手枪,他拍案而起,横眉怒斥,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表现了中华民族为真理、正义而战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格,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