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014年浙江省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98项)
序号 1 成果名称 学科竞赛激发学生活力之浙江二十载探索实践 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建与推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 课内外融合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五位一体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公共精神塑造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公共管理强化班十年建设与拓展 环境类本科生创新能力整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农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五创新五提升”探索与实践 “三结合协同、四平台支撑”的光电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陆国栋、魏志渊、余水宝、陈临强、李磊、毛一平、浙江大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魏遐、林家莲、应航 员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 岑可法、骆仲泱、张欣欣、丰镇平、黄树红、谈和平、王如竹、邱利民、高翔、俞自涛、胡亚才、方惠英、陈炯、周昊、倪明江 陈越、何钦铭、陆汉权、王灿、翁恺、许端清、陈天洲、耿卫东、冯雁 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浙江大学 2 3 4 5 6 7 8 韦巍、姚缨英、马皓、杨敏虹、范承志、齐冬莲、浙江大学 姚维、杨莉、阮秉涛 郁建兴、王诗宗、金一平、唐晓武、高翔、陈丽君、浙江大学 徐林、吴金群、王卫星 朱利中、郑平、林咸永、刘维屏、陈宝梁、张建英、浙江大学 何积秀 陈学新、喻景权、周雪平、赵建明、林良夫、肖建富、叶庆富、樊龙江、宋凤鸣、须海荣 浙江大学 刘旭、刘向东、王晓萍、郑晓东、刘玉玲、梁宜勇、浙江大学 林远芳、汪凯巍、祝宇慧、张晓洁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功能材料创新人才模块化、递进式、多维度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文史哲通识课程建设的精品化与公开化 以机器人为教学载体的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面向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围绕两个中心,建立规范化国际化外科学教学创新体系 机械工程设计能力“三协同”培养方法探索与实践 结构理论引导的三阶段模块化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共享探索与实践 强化过程、深化内核、深挖互动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AGE”整体推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面向国家急需,建设我国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以生为本 多元融合--依托紧密型团队的农业工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叶志镇、涂江平、刘金芳、刘芙、赵新兵、陈立新、浙江大学 翁文剑、吴勇军、杜丕一、钱国栋 盛晓明、黄华新、董平、吕一民、陈振濂、吴秀明、浙江大学 沈坚、王云路、胡可先、高晖 熊蓉、张光新、朱秋国、周春琳、王酉、谢依玲、浙江大学 吴俊、刘勇、戴连奎 罗尧治、陈仁朋、蒋建群、姜秀英、邹道勤、余世策、丁元新、赵羽习、钱晓倩、郭文刚 郑树森、徐骁、周琳、张珉、胡振华、吴健、王伟林、蒋国平、严盛、吴李鸣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顾大强、潘晓弘、叶敏、李立新、章维明、汪久根、浙江大学 杜锦才、李玉良 王彦广、吕萍、赵华绒、傅春玲、马成 浙江大学 蒋德安、傅承新、乔守怡、袁生、王国强、丁平、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于明坚、张炜、徐驰、赵云鹏 等 何钦铭、陆国栋、张聪、陈光亭、费少梅、陈庆章、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 张红霞、颜晖、孙健、朱慧 严建华、叶恭银、吕淼华、陈凯旋、赵张耀、何俊杰、葛盈辉、单珏慧、来茂德、杨卫 浙江大学 17 18 19 严晓浪、王志华、张兴、郝跃、林殷茵、张波、时龙兴、毛志刚、邹雪城、杨冬晓、何乐年、陈虹、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于敦山、庄奕琪、周嘉 应义斌、蒋焕煜、徐惠荣、吴坚、成芳、泮进明、浙江大学 傅霞萍、谢丽娟、叶尊忠、俞永华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全国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立体化建设 构建一流国际合作与交流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能源人才 基于学术规范建设的研究生教育学术生态优化探索 计算机类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等艺术教育人才选拔机制研究与实践 中国本土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入门核心课程创建——“兴造的开端:园宅/院宅” 地方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陈子辰、许为民、陈慰浙、章丽萍、李正风、陆俊、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孟庆伟、孙毅霖、徐小钦、楼慧心 等 倪明江、高翔、王智化、周昊、陈玲红、周劲松、浙江大学 邱坤赞、池涌、吴学成、岑可法 王家平、徐国斌、蒋笑莉、周文文、方磊、房刚、 浙江大学 徐敏娜、刘多、倪加旎、杨卫 陈 纯、庄越挺、陈刚、杨小虎、陈丽、鲍虎军、干红华、黄启春 王赞、翁震宇、李都金、胡良勇、刘正 王澍、王欣、宋曙华、钱晨 肖瑞峰、孙力平、李剑亮、张欣、张晓玥 浙江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践行一体化”何智蕴、邢乐勤、庞鑫培、贾侃、王建胜、陈婧、浙江工业大学 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 杨克勤、吴伟强、金晓明 突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计算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的自动化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 施建青、徐志君、隋成华、林国成、魏高尧 浙江工业大学 王万良、王卫红、范菁、戴光麟、朱艺华、何玲娜、浙江工业大学 郑河荣、杨旭华 俞立、陈国定、王志军、周晓、杨东勇、贾立新、浙江工业大学 王涌、李刚 吴锋民、李伟健、李长吉、张振新、林一钢、周跃良、杨天平 浙江师范大学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素养能力相得兼长”四维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依托地方特色学科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大类培养机制的改革实践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行业特色地方高校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设计类课程E-CO数字化生态环境构建及其学习模式改革 面向纺织服装产业艺工结合、多元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营造高水平综合实践育人平台 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工-商融和”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面向现代金融多元化市场需求,构建“四环相扣”分类人才培养体系 行业院校办学特色拓展与深化的路径研究与实践 杨玲、余水宝、林一钢、潘蕾、徐展斌、汪金山、浙江师范大学 郑绍成、曾一鸣 冯志敏、叶飞帆、汪浩瀚、王幼芳、单佳平、胡赤弟、姜文达、胡燕海、王春琳、蒋刚毅等 方志梅、史宏协、王存宽、李慧仙、韩雯琛、孙鑫君 乐传永、马启鹏、卢美芬、郑礼平、陈伯利、方莹芬、王金法、朱海雅 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裘松良、陈建勇、徐定华、郑旭明、王伟祖、蒋彦、浙江理工大学 梁玲琳 徐定华、孙颖莹、彭慧、徐加美、金子敏 浙江理工大学 陈建勇、邹奉元、周赳、祝成炎、关勤、郭建南、浙江理工大学 楼盛华 竺志超、吴跃成、胡培钧、姚凤、俞高红 浙江理工大学 胡维华、刘春英、韩建平、徐翀、吴卿、万健、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国骏、陈勤、张纪林、陆蓓等 韩剑众、顾振宇、陈忠秀、傅玲琳、邓少平 钱水土、楼迎军、江涛、陈志昂、朱晋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林建忠、宋明顺、李青、李东升、杨其华、金尚忠、中国计量学院 易荣华、朱诚、潘岚、李海芬 45 46 47 48 以专利发明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优化资源,创新模式,培养计量特色的测控人才 中医教育的技术生态环境构建与应用 海岛野外生存:基于涉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与教学实践 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水产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面向林学和GIS专业的“一核多翼”森林资源管理课程群协同建设 梁嘉麟、徐文龙、赵明岩、饶宾期、潘岚、高筠、中国计量学院 陶丽琴 李东升、李文军、毛成、谢代梁、王晓娜、郭天太、中国计量学院 郑成林、孙斌、朱明辉、尹招琴 李俊伟、邵加、来平凡、柴可夫、卢启飞、王强、浙江中医药大学 李卫平 黄永良、傅纪良、王裕桂、黄文浪、茅勇 浙江海洋学院 49 50 51 虞聪达、俞存根、丁天明、宋伟华、陈志海 周国模、汤孟平、王懿祥、徐文兵、陈永刚、施拥军、葛宏立、张茂震、杜华强、丁丽霞等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 张立钦、侯平、魏鹂、童晓晖、陈方、邵千钧、黎现代农林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淑芬、丁新泉、李明华、朱永法等 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检验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金春德、修树东、马灵飞、李光耀、杜春贵、马掌法、余肖红、刘志坤、钱俊 吕建新、楼永良、金龙金、曹建明、潘娌妮、吴蕾蕾、高基民、金月玲 浙江农林大学 52 浙江农林大学 53 54 55 温州医科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财政学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钟晓敏、杨春玲、张雷宝、金戈、董根泰、刘初旺 浙江财经大学 基于中德合作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二十年探索与实践 杜卫、竺树声、赵东福、冯军、罗朝盛、徐理勤、浙江科技学院 叶晗、陶永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