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7 9:17: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Pm29-pm32支架预压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要求

本联混凝土箱梁采用水袋预压,因翼缘板质量较轻,对翼缘板可不预压。仅对箱梁底部部分进行预压。

预压及要求如下: 1、预压重量计算

以标准联30米一跨计算预压重量:

第一标段以标准段pm29-pm32跨(带pm34横梁)为例,本段位于池塘区域。 ①端横梁及中横梁 q1=2*2.6*1.1=5.72t/m2 B=2m ②腹板 q2=1.247*2.6*1.1=3.57t/m2 B=0.4m ③箱梁顶、底板 q3=(0.23+0.23)*2.6*1.1=1.32t/m2

一跨标准梁重量:q1*2.6*13+q2*1*30*4+q3*28*(18-1*4)+q4*30*2=1138.4t 2、加载顺序:分三级加载,第一次加载总重量60%;第二次加载总重量80%,第三次加载至110%。全部荷载加载后,不可立即卸载,需等地基及支架观测稳定后再逐级卸载。根据卸载前后观测数据计算出地基沉降、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据此设置预拱度。

3、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首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接着加上第一次荷载,加载后立即再观测,得出施加第一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二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二次荷载并立即观测,得出第二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三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三次荷载并立即观测。观测工作在预压时间内一直进行,一直到沉降趋于稳定。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每级加载及卸载均应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预压结束卸载完成后,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记录、支架变形观测记录,确定模板高度,设置预拱度。

4、预压观测:加载预压前首先布设沉降观测点。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2(跨中)、L/4处及墩部处,每组分底板左、中、右三点,即每跨共五个断面,每断面不少于三个观测点。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5、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后,加载前测定出其杆顶标高。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或抽检,并将观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

1

6、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道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

7、第一次加载后,每天观测2~4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2mm,进行第二次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第三次加载沉降稳定后(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1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支架基础及支架监测分别按每24小时沉降量不超过2mm,总沉降量不超过5mm为合格。如地基预压或支架预压不合格,则需查明原因,对薄弱部位进行处理,重新预压,直至预压合格。

8、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每级加载及卸载均应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预压结束卸载完成后,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记录,支架变形记录,确定模板高度,设置预拱度。

9、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图,确定弹性变形调整值,以便调整预拱度的数值。支架压载至110%砼总量时,认为其非弹性变形已消除,并确定其弹性变形与荷载呈线性关系。其变形量按数理统计方法拟定变形与荷载关系的回归方程。

10、观测点布置如下:

2

3

4

搜索更多关于: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 的文档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w5xw7z7dv1ujto7zfn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