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教案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0:13: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案

【高考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联系的含义。

3.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4.解析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5.了解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尝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基础知识:

知 识 点 唯物辩证法总论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联 系 观 哲学上的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补 充 联系观、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注意 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w.w.w.k.s.5.u.c.o.m 原理: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方法论:分析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原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理 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法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论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意 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条件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情境体验:

中美贸易争端【争端始末】

今年4月20日 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输美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6月18日 ITC 6位委员以4:2的投票结果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6月29日 ITC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

7月17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美国政府,在北京与中国政府就ITC提出的救济措施建议进行磋商。

8月3日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成产业代表团,赴美进行沟通,进一步宣传中方立场。 8月中旬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团赴美,就轮胎特保案与美国有关部门进行交涉。 9月3日 轮胎特保案建议被呈交至奥巴马。

9月12日 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限制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这一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正式生效。

9月14日 中国正式就此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提出磋商要求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步。磋商期一般为60天,如果通过磋商仍无法解决争端,则中方有权采取第二步行动,即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就美方措施展开调查并进行裁决。

商务部启动对美部分汽车、肉鸡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政府违反世贸组织原则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后,中国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轮胎“特保”殃及国内企业生产和销售及10万工人的生活,并可能引起其他WTO成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仿效美国遏制和限制中国产品出口,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积极研究应对,力争圆满解决问题。

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美中美两国利益是全局,轮胎上的利益是局部,两国应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点难点解析: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搜索更多关于: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教案 2 的文档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教案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whlx1xfdj3pit886asl2xn8u9whcj004a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