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担保能力弱,单笔借款数额小,借款笔数多,因而商业银行一般认为中小企业进行的融资风险大、成本高、盈利少,不肯将贷款投向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受自身实力和社会信誉制约,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困难重重,很难得到社会资金的支持。因此,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机会明显不及大企业。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外部资金融通困难,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议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其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国家参股形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资产业务主要是向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有市场、技术设备先进、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由于政策性贷款具有偿还性,必须还本付息,比起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中小企业合理、高效地使用政策性资金,避免资金浪费,效益低下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消除中小企业借款不还,期待国家豁免债务的心理;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水平,使其健康的发展。 3.2.2就中小企业担保困难问题,我们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市地区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所需担保资金应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国有资产变现、中小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担保资金要按照“政策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的原则运作。同时应鼓励社会各类商业性的担保和区域性企业间互保作为担保体系的重要补充。当前,应探索中央建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和信用保险机构的模式和途径。通过试点,研究提出风险控制与分散的办法和措施,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可考虑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种类,探索质押、无形资产抵押的途径。为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可适当提高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呆坏帐准备金提取比例;适当放宽商业银行县(市)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间。
3.3.3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性支持,发挥财税政策的扶持作用 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是各国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可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入本级
13
预算,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同时,也可贴息支持中小企业进步,统一增值税率。此外,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系统;建设改建和新建中小企业专门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启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试点,有选择地扩大中小企业A股份额,允许非国有中小企业B股试点等;强化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系统;完善资金辅导系统,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供应和保证体系均要建立在良好的信用基础上。
从直接渠道来考虑,可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来解决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资金融资难的问题,从而加速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以美国为例,可以说如果没有高科技风险投资就没有美国今天如此发达的计算机产业,就没有美国今天的微软、英特网、苹果电脑等。但我国经济制度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中小企业经济成分不大一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一样。因此,我国在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时,不能完全照搬美国那一套,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现阶段中央和地方财力都较紧及部分政策不配套的情况下,为了小企业筹集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所需的资金,应以先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为好,而不应急于发展风险投资公司。考虑到高科技风险投资确实存在着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大、资本和技术密集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充分调动国家、企业、个人投资者、社会集团等方面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区域性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地方财政每年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地方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资,以地区或省为区域,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实行会员制,凡属于会员的企业应交纳一笔高科技发展投资基金。此外,再向社会集团和部分有投资意向的个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并吸收部分民间投资。由地方政府组织专门人员和机构负责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调整地区内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
14
(2)国家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政策,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风险投资运行环境。规范风险基金的构成和来源,为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2.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按照市场的原则组建独立风险投资评估机构。对高科技风险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严格界定高新技术产业,作好风险投资基金使用方向的认定与核实工作。
3.先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从我国国情出发,可先在京、津、沪及广东等地区以及通讯、电力、生物等行业以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
4.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部分成熟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上市,为基金的资金来源提供更广阔的来源及出口。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不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推动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影响。我们不能把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单纯看作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且还应把其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
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处在困境之中: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多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充足的闲暇资金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再发展。银行增强了贷款风险防范意识,出现了银行惜贷的现象,中小企业无法从大型国有银行中获得自身发展的必要的资金来源。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困难重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级别低而且没有合法的抵押资产,导致信用担保这种在西方被用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常用方式在中国无法广泛开展等等。 4.1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特点
(一)资金需求数额少,要得急,频率高。中小企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低门槛进入市场,经营规模较小,而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涉及而广,以规模和数量的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因此,资金的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相应的对融资的要求小、面广、借期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发生借贷频率频繁。 (二)自有资本金偏少,抵押担保落实难。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少,起步阶段大多数是租赁场所生产经营,经营风险较大,缺少足够的不动产作为信贷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担保人,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净资产偏低,人力资源偏高,在贷款时,往往少有抵押资产。 (三)融资方式单一,以借贷融资为主。中小企业规模介于大型企业与自然人之间,股票和债券融资不具备条件,信贷融资是主要融资的形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其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民营企业直接上市数量小到上市公司总数的6%,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只占其总量的1%左右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 (四)先天不足,缺少直接融资途径。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机制讲究的是效益和利益最大化,资金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流向符合这一要求,在没有其他机制的干预下,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上是难以与大企业竞争的。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资产普遍较少,负债能力有限,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另外,我国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