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3:54: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社戏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 2. 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3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本篇的结构层次,“我”在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出叙事有详有略的《社戏》(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介绍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

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3、检查字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bèi 惮:dàn 絮叨:xùda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o 凫水:fú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三、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 1、听录音,

2、.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1) 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

明确: 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2)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 明确: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看戏前( 1-4):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看戏中(5-30): 看戏波折 (5-9)

月夜航船 ( 10-13) 赵庄看戏 ( 14-22) 归航偷豆 (23-30 )

看戏后(31-40): “我”对社戏的怀念。

(3)依据情节的发展,第二部分又可为几层,各写出什么? 明确: 看戏波折 (5-9)

月夜航船 ( 10-13) 赵庄看戏 ( 14-22) 归航偷豆 (23-30 )

四、分析第一部分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明确: 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

明确: 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板书:村中居民热情好客)。

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分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板书:风尚淳朴)。 (3) 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 “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②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③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年纪相仿的“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④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⑤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欣赏夜景;偷豆、吃豆。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板书:多方表现乐趣);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去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的去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去领略那去看戏的叙写(板书:铺垫赵庄看戏)。

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突出看社戏在平桥村是最大的乐事。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力量和在全篇中的作用;预习第二部分,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

去看戏前的波折,航船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看戏当中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分析第二部分 二、分析第一层

(1)自读第5至9自然段,画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说说这样详写的作用。

明确:心情变化: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赌气——高兴、有希望——兴高采烈。这样写突出了要去看社戏的迫切心情,为写看社戏的乐趣做铺垫。

(2)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一个“等”字,表现出“我”在平桥村一心盼望着赵庄演戏的日子。在这日子到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到了赵演戏的这一天,“在早上就叫不到”大船,“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外祖母为此“很气恼”,“絮叨起来”,母亲只得一力“宽慰”外祖母,一边嘱咐“急得要哭”的“我”,“说万不能装模作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没有大船不能去看戏这一意外的波折,使得外祖母很气恼,“我”更非常焦急(板书:无船前往看戏 老少气恼焦急)。

(3)到下午,小朋友们都去看戏了,“我”的情形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虽然不能和小朋们一同去看戏,心却和他们一同去了。不但想到“戏已经开场了”,“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想到小朋友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一心只在戏上,一心只在看戏的小朋们身上,以

致“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郁郁不乐。这使得母亲很为难,外祖母又气恼起来。外祖母家里的不快气氛更为浓重了。

(4)在这严重的去看戏的波折之中,怎样出现了转机?解决了波折? 明确:“我”没有看到戏,听到别人讲戏,心情更加沉重,这引起了小朋友们“叹息而且表同情”,双喜“大悟似的提议”,“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两个“大悟”,表现出小朋友们想出和“我”一同去看戏的办法时,十分欢喜兴奋,事情出现了转机。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顾虑让白天全有工作的大人“熬夜”一同去看戏,“不合情理”,虽然有了航船,戏还是看不成。双喜看出底细来了,他勇敢地大声说“我写包票”,并且谈出能写包票的条件,他们也确实具备这种条件。于是外祖母和母亲“都微笑了”,表示同意,于是“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立刻”,表现出急不可待的心情,“一哄”,表现出出门时的满心高兴和一片欢腾的情景。不能去看戏的波折终于得到了解决

(5)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在情节发展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和解决波折,构成了曲折生动情节,并且再为去看戏作好铺垫,表现出了农家少年的热情和聪明能干(板书:表现农家少年 热情聪明能干)。 三、分析第二层

(1)“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出门的时候,“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变得心情畅快,浑身舒适,似乎都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了(板书:出发 心畅体舒)。

(2) 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跳、拨、点、磕、架

(1)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2)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跳”字,表现出上船之快;拨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练迅速;、点、磕发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x0gs0o5p06x2111f20r4n7xz5eecp00bk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