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十三)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南阳联考)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C.湿地破坏
B.土地沙漠化 D.水土流失
2.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坡度较大 B.降水强度较大 C.河流密度较高 D.地表土质疏松
3.针对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该县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 A.地膜覆盖 C.植树造林
B.土地复垦 D.打坝淤地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其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可知,该县东南部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该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为采煤,所以矿区土地复垦是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地膜覆盖解决不了大面积土地水土流失问题。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不是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属于小流域沟谷的保土措施,对于坡地来说效果较差。
答案:1.D 2.A 3.B
(2020·石家庄模拟)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回答4~5题。
4.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 ) 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 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 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 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
5.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 ) A.土壤湿度降低 C.土壤表层疏松
B.昼夜温差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解析:第4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故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故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故D错误。第5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分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于生物生长,故A错误;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故B、C错误。
答案:4.C 5.D
(2020·南昌模拟)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我国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
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 ) A.加拿大 C.冰岛
B.印度尼西亚 D.尼日利亚
7.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 )
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 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 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 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8.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能源的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主要原因是( )
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 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 C.有利于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 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
解析:第6题,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上石油资源丰富,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为其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加拿大、冰岛和尼日利亚岛屿较少,使用范围较小。B正确。第7题,海上浮动核电站使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发电量小,A错误。海上移动“充电宝”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B正确。实现该技术的国家非常少,说明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C错误。陆上核电站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D错误。第8题,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极端寒冷,核电站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难以正常运作,建在地下是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C正确。建在地下成本更高,A错误。有效防止恐怖袭击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海冰对船舶的影响越来越小,D错误。
答案:6.B 7.B 8.C
(2020·武汉武昌区调研)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67°N、118°W~123°W),湖面海拔不足200米。20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现沥青铀矿,1930年开始开采,从矿砂中提炼镭、铀等物质,但近年来仅开采银矿。埃科贝为采矿中心,也是湖区最大居民点。据此回答9~11题。
9.形成大熊湖的主要外力最可能是( ) A.冰川 C.风力
10.大熊湖区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有( ) ①冻土分布广泛 ③劳动力数量少 A.①② C.①③
②空气氧含量低 ④提炼技术落后 B.③④ D.②④ B.流水 D.海浪
11.埃科贝近年来仅开采银矿而非铀矿的原因是( ) A.放射危害较大 C.保护生态环境
B.市场需求改变 D.资源开采殆尽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67°N、118°W~123°W),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主要外力作用应为冰川作用。第10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矿产资源开采将面临气候恶劣和冻土层的影响,同时由于纬度高,人口少,将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①③正确。空气氧含量高低与海拔有关,该区域海拔不足200 m,氧气含量高;加拿大为发达国家,提炼技术发达,②④错误。故选C。第11题,根据材料“20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现沥青铀矿,1930年开始开采……但近年来仅开采银矿”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铀矿资源开采殆尽,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只能开采银矿,故选D。
答案:9.A 10.C 11.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锂在电动汽车、储能、受控热核反应等领域应用广泛。自然界中锂资源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主的岩石形式,含量较高,锂辉石提锂工艺成熟;另一种是以盐湖卤水为主的含锂天然水形式。
甲盐湖位于智利东北某高原,海拔2 300 m。盐湖中的钾、锂等离子含量高,锂资源丰富。当地某企业在湖区修建盐田,将盐湖卤水灌入盐田进行多日的日晒蒸发,产生高浓度卤水,同时还会遗留一些难以直接利用的“尾卤”,晒盐场通常会将尾卤注回到盐湖干盐壳之下,不暴露于空气中。该企业将经浓缩后的富锂卤水运往240 km以外的智利第二大港口城市乙港加工成碳酸锂,再运往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加工。
(1)简析该企业在甲盐湖周边修建盐田的原因。(6分)
(2)说明该企业晒制盐湖卤水后,将尾卤注回到盐湖干盐壳之下的原因。(8分) (3)简述该企业将浓缩后富含锂的卤水运往乙港进行加工的理由。(8分)
解析:(1)利用湖水需要接近湖泊;晒盐(锂)需要光照强,该地海拔2 300 m,太阳辐射强。(2)“尾卤”对该公司来说,就是废弃物,同时也是没有利用的资源;该处理方式一方面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3)可从两地环境容量、加工的技术、劳动力条件,以及运输条件角度分析。
答案:(1)靠近盐湖,便于提取卤水;盐湖所在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晒盐
(高原地区风力较大,有利于晒盐)。
(2)经再自然化过程(与原有湖水混合,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覆盖在干盐壳之下(隔绝空气),减轻对大气的污染(避免随意排放在地表,污染大气及地表环境,破坏生态环境)。
(3)甲地自然条件恶劣;浓缩后的卤水重量减轻,便于运输;有公路连接海港,距离较近,便于外运;港口基础设施较完善(高原的工业基础条件较差);劳动力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高原劳动力缺乏);地处沿海地区,环境容量大(在高原加工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3.(2020·武汉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森林对环境影响和实行森林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科研人员对长白山某地针阔混交林与附近空旷地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等要素差异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林地与林外空旷地的光照、气温等气象要素均有明显不同。间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间伐是长白山林区实行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图甲示意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比较,图乙示意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比较。
(1)比较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比较冬季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试说明间伐对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的地理意义。(6分) (4)请给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解析:(1)图甲显示,7月林地日平均空气温度低于空旷地。其原因一是森林枝叶反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