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
吕晓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人文系 学前教育专业 2008级 0803032
指导教师:赵瑞清
摘要: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感官教育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则,感官教育主要以儿童自主为中心,教师加以辅导。因此,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蒙台梭利 儿童之家 感官 触觉
一、蒙氏教育的概述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二、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
(一)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二)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三)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1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五)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六)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七)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八)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九)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十)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感官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一)感官教育
重视幼儿的感官(或称感觉)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为了不失时机,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感官是心灵的门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入“儿童之家”以前,已在无指导的情况下吸收和积累了大量杂乱
2
的印象,而正确的智力活动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的,故整理印象应是“智力发展的第一步”,这也需要通过感官教育才能办到。
3、与蒙台梭利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的一个基本信念,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有关。她认为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对某些因感官存在缺陷而影响心智发展的儿童进行及时补救。只要这些感官缺陷在敏感期之前被发现,就有可能通过感官教育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感官教育的特点
1、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
每一类教具基本上都由若干部件组成。所有部件除了某一维度(如大小、重量、频率高低等)有量的差异外,其余的性质相同。例如,训练感知重量的教具,所有的部件均同质、同形,只是每个部件之间存在量的差异,以便使儿童通过操作这套教具,训练对重量感觉的敏锐性。 2、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
蒙台梭利要求在训练时,应尽可能排除其他感官的干扰,以便使所要训练的感官得到的印象尽可能纯正、清晰。例如,为了训练触觉,要求儿童将眼睛蒙上,或者在暗室中操作触觉教具,以便排除视觉的干扰。 3、教具能控制儿童犯使用不当的错误
即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一旦使用不当,就要推倒重来,直到正确为止。
“自我教育”是体现蒙台梭利方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她一再强调:“人之所以成人,不是因为教师的教,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做。”
四、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