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主题(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0:35: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尾”。 【命题揭秘】

小说阅读是文学类文本常考的一种体裁,尤其是近几年课标卷,除2017年课标二、课标三卷选择的散文阅读外,一直选用小说阅读。从高考题来看,小说阅读选材有古典、现代;有中国、外国,字数1500字左右。小说阅读情节类题目一般有三种形式:概述情节;指出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与合理性。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2019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备考技巧】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高考鉴赏小说情节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鉴赏小说情节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可以发现一些命题规律、考查热点,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多读勤练,提高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小说的情节结构有其特点,学生可在复习中选择一些符合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的小说来读,并通过强化训练,掌握论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提高分析能力。

3.掌握鉴赏小说情节类试题命题规律及答题方法: 概括小说情节 (1)设题方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答题步骤

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

小说中的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答,“内容”即人物主题,“结构”即情节,要用小说的术语答题。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为后面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1)一般设题方式:

①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综合问)

②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单一问)

③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单一问)

④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综合问) (2)答题思路:

①情节方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把……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发生转折;情节戛然而止;情节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

②人物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心理、情感)。

③主题方面:暗示了……主题;突出(强化)了……主旨。(1)小说开头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3)重点段落作用分类梳理: A.小说开头段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①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②写景式。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B.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如小说《报复》就属此类。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针对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作用的考查,也是近年来小说情节结构考查的重点。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或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是发展了人物什么性格。答题

(三)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1)设题方式

①小说以这样结尾是否合适?

②小说的结尾段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合不合理,或小说中这个情节换成另外一个情节合不合理。 (2)答题步骤 ①亮明自己的观点;

②分条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③紧扣文本进行论述分析。 【能力训练】

1、【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主题(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x8vu3clpr3pebe0io3703gjy5zd2f00lvc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