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主题(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0:37: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

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

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

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

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答案】C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

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

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②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

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具体的情节结构的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

(人物心理)等角度作答,根据理解从结构上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从内容上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 (3)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

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②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③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

2、【2018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4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牛倌儿 刘章

(1)老牛信儿又叫大下巴。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那是个“琢”宇,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未,我不敢妄加评断。老牛倌儿是他的一生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宇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

(2)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就放牛。

(3)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以及“五经四书”都念过。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墨汁喝下。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按理说小牛倌儿应先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这一级。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

(4)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披椴麻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他说得对,秦始皇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①),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到牛背上。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犍子——回回来 !”“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他口吃,念书不口吃,小时候只觉得他念书的样子很好看,声音也很好听,像唱歌,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到我读高中暑假回家,才听他咏的是《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5)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流水溅溅,书生悠悠,群牛吻地,老翁鹤立。 ..

(6)孩子们淘气,有时冷不防去扳他的下巴,他从不用粗话骂人,总说:“咳咳,不不懂懂得仁仁义义礼智信信……大下巴颤抖着,像小簸箕在扇动。

(7) 人都说老牛倌儿仁义。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枣儿,掰棒子去烧吃,偷老倭瓜,掏瓤子,再装上爬豆成红小豆用筹火烧熟去吃。老牛倌儿不,他不动一瓜一枣儿,闲时还在地边拔拔草,把瓜秧往风凉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刘家的庄稼,他去找人家道歉,进了门笑眉笑眼,下巴抖动着:“大大兄兄弟,牛——大大兄兄弟,牛——”主人看他着急,忙说:“大哥,唱。”他悠悠唱道:“牛吃庄稼了……”主人一笑了之。 ..

(8) 我在承德高中读书,当时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老牛倌常在河边拦住我,问字,稀奇古怪,一问一个愣。例如,我们那儿形容跌跟头挨摔是“坡伊呀”,这个字该怎么写? 我说可以用两个字拼在一块儿,他摇头,说古书上没这个写法,都是单个字儿。我无可奈何。

(9)有一回他拦住我,让我到承德千万要给他买一部《掏灰耙造反》,我说没有这样一部书,他很伤心,颤抖着大下巴,老泪纵横。我头次见他脸色那么难看,下巴拉得更长了。他说,人们都瞒着他,不帮这个忙。我大惑不解,问被人称为大先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说,这个根本没有的书,老牛倌儿托他买半辈子了。

(10)原来老牛倌儿有个侄子死了,他的一个堂弟要娶侄媳为妻,寡妇哭坟的时候,叔公跪在一旁祷告说:“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别回家欺床啊,你媳妇跟我了。”惹得侄媳大骂

一顿。这事传到老牛倌儿耳里,气得发昏,他骂堂弟太不懂仁义礼智信了! 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这不新鲜,有一部书专门写这种事叫《掏灰耙造反》。”他便信以为真,惦在心里托人买。

(11) 唉,这个老牛倌儿,这个吴玉琢啊! (12)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宇没有死。

(13)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读书,就说:“不成器的念书也没有用,老牛倌儿念了四书五经,还不是放了一辈子牛!”

(14)谁家想让孩子念书,就说:“念书总比不念书强,看人家老牛倌儿,连吆喝牛也不用脏话,一辈子没动人一瓜一枣儿。”

(15) 关于老牛倌儿,有不同的议论,没有共同的结论。

(选自《美文》2017年第9期,有删改)

【注】①赢政幼时的老师,教育认真、要求严格。赢政若不完成功课,就用荆条揍他,后赢政终成大器,成了秦始皇。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书生悠悠: ..悠悠唱道: ..

【答案】(1) 形容老牛倌儿放牛念书时的从容自在。(2) 指老牛倌儿一改先前慌忙结巴,

缓慢从容地将“牛吃庄稼了”一句唱了出来。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1) 多角度描写牛倌儿的形象: ①外貌描写,“头戴”“身披”等词句表现牛佰

的质朴; ②动作描写, “怀抱”“手捧”等词句表现牛信热爱放牛、热爱读书、热爱教育; ③神态描写,“笑眯眯”“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牛倌儿对书的痴迷。 (2) 排比句式:“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 (3)借助注释、评说,表达叙事者的看法: 括号内引用的牛信的说法及泰始皇成器的故事,“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的评说,都表达了叙事者对牛信的肯定。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文章的句子的题目,重点注意句子中所运用的手法,句中“头戴”“身

披”外貌描写;“怀抱”“手捧”动作描写;“笑眯眯”“移”神态描写,可见是从多角度描写人物。从修辞看“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

点睛:赏析语句实际就是分析语句的含义和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含义注意是反应人物的性

格特征,手法除一般的手法对比、衬托、抑扬等表现手法和基本的修辞之外还要注意小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主题(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x8vu3clpr3pebe0io3703gjy5zd2f00lvc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