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课题批准号:050186 课题级别:XX青年课题 课题拨付经费:1万元 学科分类:教育心理 课题鉴定时间: 2009年3月 课题负责人:江琦 西南大学
主要成员:余林、胡朝兵、赵俊华、向守俊、刘宗发
研究总报告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简介
一、标题: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二、序言
考试压力是青少年最主要的压力源,是影响青少年和考试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试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青少年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既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提高考试绩效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内外研究者围绕考试心理活动过程的特征、学生在考试期间容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类型及特征、影响考试绩效与考试心理问题的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由于考试心理问题的复杂多变性,目前该领域研究中理论思辩、一般调查和相关研究较多,既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更缺乏从社会信息加工角度对学生在考试期间的认知、情绪特点进行科学研究。
研究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首要任务是在探索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考试绩效的结构与特点,揭示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考试背景下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不同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水平学生在考试期间的认知、情绪特点,探索并验证心理素质训练对解决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青少年日益突出的考试心理问题,提高考试能力和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三、摘要
本课题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技术、认知实验和教育实验等方法,就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结构、特点,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的结构特点,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
效的关系,青少年对考试事件相关的认知和情绪特点以及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的培育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
综合课题研究内容,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和创新:(1)探索并初步揭示了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的因素结构与特征;(2)XX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量表》和《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量表》,初步解决了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问题;(3)揭示了在考试压力情境中个体的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4)同时地、整合性地探讨了青少年考试绩效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5)探讨了高考试心理问题、高/低考试绩效学生所存在的负性考试自我图式在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的特点;(6)整合的研究取向和多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为青少年考试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7)运用教育干预实验,验证了考试心理素质教育是解决考试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内容结构图
整个研究内容的结构如图1所示: 青少年考试心理问 青少年学生考试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 青少年考试绩效的青少年考试心理素题的类型及发展特结构及发展特点研质的结构及发展特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 点研究 究 点研究 理论构想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青少年学生负性考试自我图式的认知-情感特点研究 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教育促进研究 讨论与结论 图1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结构图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考试绩效的结构与特点,揭
示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考试背景下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不同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水平学生在考试期间的认知、情绪特点,探索并验证心理素质训练对解决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青少年日益突出的考试心理问题,提高考试能力和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系统地考察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特征,丰富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探讨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特点,建构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整合干预模式,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考试心理素质教育对消除高中生考试心理问题,提高高中生应考能力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开发出具有较好心理测量学指标的调查问卷,为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测评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探讨青少年学生考试心理问题、考试心理素质与考试绩效的关系,验证考试心理素质教育对解决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有效性,为学校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解决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提XX少年应试能力的教育实践,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又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教育促进措施。
(三)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
假设1:青少年存在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考试心理问题。 假设2:考试心理素质结构作为多层次多维度的功能性心理结构,可以在考试情境中,通过考试行为外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考察青少年典型的外显考试行为来分析其结构。
假设3:考试绩效既是一种行为方式,又是一种行为结果,同时又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考察个人典型的外显的考试行为来分析其结构。
假设4:考试心理素质是考试心理问题影响考试绩效的中介变量。
假设5:考试心理素质作为应试者长期应试经历的积淀,是应试者顺利完成考试活动的必要条件,是预测考试结果的有效指标。
假设6:高考试心理问题、高/低考试绩效水平学生存在负性考试自我图式,该图式主要包括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内容,指导其对考试经历的信息加工.
假设7:考试心理素质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得以提高;而个体考试心理素质的优化是解决考试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四)核心概念
考试心理问题:指个体在考试活动中产生的主观困惑状态和心理障碍。青少年主要存在三大类考试心理问题:(1)认知问题,主要有注意涣散、记忆阻滞和思维阻抑;(2)个性问题,主要有自卑、自责、抑郁、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等方面问题;(3)适应性问题,主要有人际敏感和身体症状等问题。
考试心理素质:指考试者在特定的持久的压力情境中,以一定生理条件为基础,在主试者与应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有利于个体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可以通过考试情境表现在考试行为中,因此,考试心理素质与人的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指标来反映。从过程维度上,考试心理素质可以解剖为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等三种成分。从内容维度看,考试心理素质作为个体心理素质在考试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由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亚系统同构而成的、相互作用、动态协调的自组织系统.具体包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