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解析】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点是数据结构简单,空间分析和地理现象的模拟较易实现,成本低;缺点是数据量大,投影转换比较困难,图形显示质量和现象识别效果较差。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点是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便于面向现象的数据表达,有利于网络和检索分析,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庋高;缺点是数据 结构复杂,多边形叠加分析比较困难,成本高。
10.B【解析】图中甲地位于气压值分别为1012hpa和1016hpa的两条等压线之间的闭合等压线内部。闭合等压线取值为1016hp,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其内部的气压值在1016hpa和1020hpa之间,所以甲地的气压值最有可能为1018hpa。
11.B【解析】读图可知,①地是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②地附近等压线密集,且位于低压槽上,易形成锋面系统,出现阴雨天气。③地位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④地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可以判断吹偏南风。
12.C【解析】由图中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可以得出,同一植被带在该山地的海拔分布北坡高于南坡,因此北坡的热量相对比较丰富。所以该山地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位于南半球。
13.A【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45°S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
14.C【解析】泥石流的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短时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需要丰富的松散物质,一般来说,地质不稳定、植被覆盖率低、风化严重或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松散物质较为丰富。读表可知,沟谷③集水面积、平均坡度和流域落差最大且植被覆盖率最低,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
15.B【解析】泥石流发生时首先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灾害位置;然后要用到遥感技术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最后要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时评估受灾情况,需要综合分析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等的影响。故答案选C。
16.D【解析】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地质构造称为断层。破裂面为断层面。两侧岩块称为断层盘。位于倾斜断面之上的岩块为上盘,位于倾斜断面之下的为下盘。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
降的为逆断层。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为正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断层走向即在永平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也称走向滑动断层。断面倾角为90。的是垂直断层。图中甲断层是垂直断层,乙断层是平移断层,丙断层是正断层,丁断层是逆断层。
17.B【解析】8月份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再根据洪水过程曲线图可知洪水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只有台风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降水,故答案为台风雨
18.A【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河流所在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故答案选A。 19.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不是不断上升的,A选项错误。2010年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呈现上升趋势,B选项正确。2020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总体上在下降,但其中有小幅上升的过程,C选项错误。2030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不断减少,D选项错误。 20.A【解析】由图可知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10.06亿人,达到最多。 21.B【解析】游记中描述的“列笋悬柱”是石笋、石钟乳等景观,属于岩溶地貌。 22.C【解析】韦伯人为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费、工资和集聚三者。所以工业区位论主要包括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论和聚集指向论。
23.C【解析】甲地位于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毗邻沙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光热充足,是印度的棉花生产基地。
24.D【解析】乙地位于印度东北部恒河下游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即季风水田农业。
25.A【解析】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的研究市场中心区位的重要理论,适合解释第三产业的区位布局。该理论的不足之一表现为其中心地体系(K值)是固定的。 二、简答题【参考答案】
26.(1)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2)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27.】(1)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2)教学要点:
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晨昏圈平分地球,与太阳光线垂直,此时与极圈相切。
③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④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时间达到最短;赤道上昼夜等长。
⑤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三、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28.(1)该国为斯里兰卡,岛屿呈梨形,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中南部为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河流众多,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河流短小急促,水量丰富;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
(2)建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在坡地发展茶树种植业;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预防旱涝灾害;对橡胶、椰子等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由于耕地面积少,需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29.【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试题设计充分体现的地理学科的学科特性如下:
①生活性。整个试题的设计,以某国际学校学生谈论中国的旅游手册为背景,涉
及旅游地的传统民居——窑洞、天气现象——梅雨、人口等,还涉及广州的骑楼建筑,说明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②区域性。试题的设计以中国为背景,涉及黄土高原的窑洞、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广州的骑楼建筑、南北方传统交通的差异等,说明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范围内都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
③综合性。试题的设计内容既涉及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又涉及人口、民居、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涵盖内容广泛,且这些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2)下列关于“梅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每年的7、8月份 B.是暖锋引起的
C.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D.主要影响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D
30.(1)该教师的结课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情感升华的方式进行的,作用如下:
①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的展示和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够让学生再次感受巴西的自然、人文特色,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增强对巴西的了解和兴趣。
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的总结生动形象,涉及巴西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能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结课的方式新颖,其中多媒体演示配合极富感染力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2)该教师结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结课采用的是教师总结展示,没有相应的学生活动,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结课中教师的展示和总结只注重了情感的升华,没有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也没有突出重难点,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
握。
(3)可以做以下改进:
①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迸行引导提问,如提问巴西都有哪些丰富的资源,然后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检查学生的回答情况。这种提问和展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②该教师在用多媒体展示并说结束语之前,可以通过填图等方式带领学生系统地回顾课堂内容,突出重难点,让学生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题【参考设计】 3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知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准确说出俄罗斯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认识俄罗斯国土辽阔的特点,提高读图、用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增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全球观念,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2)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人新课 (多媒体导入)
教师: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一个国家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但事实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大物博的国家。
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俄罗斯的风光,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多媒体导人能够给学生以视听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