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SO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杜庆贵1, 沈晓婵2, 檀国荣1, 刘 聪1, 付东明3
【摘 要】摘要 浮式生产储油外输装置(FPSO)由于其经济性和适应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油气富集海域。我国目前有13座FPSO在役。研究总结了FPSO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剖析了不同型式FPSO的结构组成,梳理了常用的开发模式和工程方案,分析了发展趋势。研究可为我国FPSO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年(卷),期】2017(004)002【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 浮式生产储油外输装置;发展历程;开发模式;工程方案
0 引 言
浮式生产储油外输装置(FPSO)是一型广泛应用于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浮式生产装置(占在役浮式生产装备总量的60%以上)。FPSO可以对海上开采的石油进行处理、储存、外输,并可以进行动力发电、供热,提供人员居住处所等。由于其技术成熟、经济性好、适用性好,已广泛应用于北海、南中国海、墨西哥湾、巴西海域、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等海上油气富集的海域。
世界范围内共有168艘FPSO在役,其中我国有13艘。我国在FPSO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造、安装和运维经验,随着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国外扩张的提速,FPSO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重点讨论了FPSO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船型结构、工程模式、工程方案、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势[1—2]。
1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海上油田采用浮式储油装置(FS)和浮式储油外输装置(FSO)用于海上油气开采。FS和FSO的成功应用为FPSO的诞生积累了技术和经验。1977年,世界第一艘FPSO在地中海Castellon油田投入生产运营,该FPSO由Shell经旧油轮改造而成,载重量为5.9万吨;1986年,我国海域第一艘FPSO“南海希望号”在涠洲10-3投产,该FPSO由旧油轮改造而成,载重量为17万吨,作业者为道达尔,于1998年退役;1989年,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艘FPSO“渤海友谊”在渤中28-1投产,载重量为5.2万吨,实现了我国建造FPSO零的突破;2009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吨位的FPSO “HYSY117”(见图1)在蓬莱19-3投产,载重量为30万吨。
从诞生到现在,FPSO作为一种成功的海上油气田生产装备已经历时40年。在我国,FPSO已历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