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高考政治备考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
一、《经济生活》的基本线索。
环境、背景、发展阶段——主体——活动——关系。 二、关于“环境、背景、发展阶段”主干知识的梳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商品和货币:
重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货币本质与基本职能;纸币发行量、通胀通缩和物价上涨、下跌的关系;汇率变动的影响包括币值升贬、进出口、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外汇储备和外债偿还;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价格理论:
重点: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供求、价值和多种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三种情形;影响生产者的三种结果);价值规律的概念、地位、表现和作用。 (3)“两手结合”:
重点:市场调节的优点(价格、供求和竞争)和缺陷(不是万能;“三性”表现及其危害);市场秩序(基本要求;维护措施:市场规则、诚实守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宏观调控(必要性、目标、三种手段的表现及相互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标志、目标、强有力宏观调控)。 重点:
①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经济的重要作用;分配制度:决定因素、各种分配方式的表现)。 ②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总体小康的不足:
低水平(人均);不全面(经济增长,而环境资源瓶颈出现);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差距加大)。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重点:增强发展协调性;改善民生;生态文明。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重点:四方面内涵;五个要求,特别注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注意教材修改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框题下的内容全部换掉,改为: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3、经济全球化——要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1)经济全球化:重点:概念;表现;实质和影响。 (2)世贸组织:重点:性质、作用和原则。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重点: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具体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要求。
三、关于“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主干知识的梳理。 注意:“生产”是第二单元;“分配”是第三单元;“消费(交换)”是第一单元。 掌握单元知识体系,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如何发展生产?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如何促进消费?”
1、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繁荣资本市场,鼓励投资。
2、分配——坚持完善分配制度;鼓励居民通过多种分配方式获得收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
3、(交换)消费——生产者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稳定物价,缓解通胀压力;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关注消费类型(注意层次)和结构;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发挥消费的作用。
注意:在某一领域中的某项政策,可能影响到其他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几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四种表现)。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做蛋糕”决定“分蛋糕”)。 (3)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补充新内容)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消费形成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此次的升级,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积极性。
(4)分配影响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