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窦桂梅《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实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2:27: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师:你说这样的金箍棒,这劈脸,这当头,这抡起,打这么个妖精,那真叫小菜一碟!我们一起再跟着悟空三打这妖精。(教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分别读“三打”) 师:真是越“美”越打,越“哭”越打,越“善”越打!用一个字形容,打得怎样? 生:妙。太精彩、解恨,痛快!

师:悟空的三打的确妙不可言!真应了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生:(小声说)这是毛主席的诗。

师:你太厉害了,我用的就是毛主席的诗来赞美悟空的三打的。(师上前与该生握手,鼓掌。)

三)唐僧“三责”的情节 师:然而,唐僧的态度呢?

生:我们认为打得妙,可唐僧不这么认为。孙悟空第一次打妖精后,扯住孙悟空,责怪悟空无辜伤人性命。生:第二次,唐僧从马上摔下来,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师:第一次是责怪,这次呢?生:惩罚,不,应该说是责罚,既有责备,又有惩罚。 师:课文两次写悟空打后师父的责怪,责罚。悟空三打之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有个同学在报告单里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原著中描写的情景: 生:(看录像,悟空围在唐僧的四周,跪拜,恳求师傅留下的镜头。) 师:悟空这样求唐僧,可他一再责难——

生:“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师:原来,妖精三变,悟空三打,唐僧也有三责(板书:三责)。这“三变”,“三打”,“三责”的情节,叙述的次数相同(板书:相同),可你们读着,重复吗?

生:(又是刚才语迟的那个学生)不重复。妖精三变,孙悟空就三打,唐僧就三责。 师:呵呵,你这才叫重复。等于没说。还给你机会,因为你是一而再,再而三,执著地表现自己,建议你把刚才说的话具体说说,别人听着就不重复了。

生:(还是刚才的学生)第一次变成村姑,第二次是变成老妇人,第三次变成老公公。 师:我要是你就概括成一句话,变的内容——

生:不一样。师:不同(板书:不同),好相信自己,接着讲。 生:孙悟空三打的内容不同,唐僧的三责也不同。 师:但课文是这样,三变写完了,再写三打吗?

生:不是。实际是一变一打一责,二变二打二责,三变三打三责。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程度都是不断加深的。

师:想想我们唱的歌曲,旋律大体相同,分几段歌词。歌曲这样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反复抒情。那么小说的叙事呢?生:叫反复叙事(板书:反复叙事)。

师:对啦。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写,不变中有变,相同中不同。也正应了一个成语叫“一波三折”。让读着不感觉重复,却耐人寻味。同学们发现故事的结构密码,这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齐说)“妙”!

师:作者真是妙笔生花。刚才有个同学报告单上写“为什么非要三打,一打不就解决了吗?”现在该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了吧。

生:(点头)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作者故意这样写,让故事情节好看,所以才这样反复叙事。 第二课时

师:反复叙事的写法,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就说跟白骨精反复次数相同的反复叙事,就有: 生:“三借芭蕉扇”。还比如《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

师:当然,不仅仅是“三”的反复叙事,还有你们刚才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五伐中原,还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反反复复中,读着多引人入胜啊。(和学生一起聊) 师:围绕反复叙事,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这是报告单中,我们填写的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图表。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要吃唐僧的那些妖精,请你做一个结构替换。 生:把白骨精替换成红孩儿。题目就叫“大战红孩儿”。

生:起因是红孩儿要吃唐僧肉。经过呢,徒弟们大战红孩儿。结果呢,观音救助,降服红孩儿。(此环节也是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聊出来。) 师:请你们再自己选一个妖魔名字,也来做个替换。

生:用蜘蛛精替换……(内容略)生:还有把白骨精替换成金角大王……(内容略)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只要把妖精的名字换一换,起因、经过、结果大体不变。

生:起因是妖精要吃唐僧肉,经过都是孙悟空他们和妖精大战,结果妖精被打败或者收服。 师:当然,有些妖魔虽然目的不是吃唐僧肉,但也是师徒取经路上遇到的磨难,这些故事的大体情节结构也是相同的。回去阅读其中一个故事也可以完成一个新的报告单。

师:原来《西游记》里一个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就是多个类似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叠加,整本书,也是反复叙事(回扣板书)。你看,我们不但发现了一个故事的结构密码,还发现了整本书的结构密码。真好。

生:只要记住妖怪的名字,进行替换,基本就了解了这本书,这不失为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师:难怪有人说,一切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也许根由是它所创造与生发出的结构。同学们,《西游记》藏着的密码多着呢。比如人物名称的密码,为什么叫“悟空”、“悟能”、“悟净”呢?比如故事中的数字密码,像刚才说的孙悟空金箍棒的重量,御花园蟠桃的成熟年限,人参果的成熟年限等等,太多了。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西游记》真是奥妙无穷! 师:可话又说回来了,反正都是大同小异的故事,西天取经写三五个得了呗。正如有个同学质疑的那样:孙悟空那么有本事,背着唐僧飞身取经不就得吗?作者吴承恩干嘛要反反复复写那么多一路由遇险到历险到脱险的故事?

生:表现取经的艰难,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呐。

生:也说明他们取经很有决心,有毅力啊,一次一次没有被打败,而最终取得胜利。 师: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分外艰难,突出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与毅力。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好,最后一个环节进入“人物性格”的评价。 四、聊故事中的人物 (一)评价悟空和唐僧

师:看报告单。说说你对这些人物的评价。

生:我想聊聊唐僧,他主要的特点是不分是非、固执己见。 生:我认为唐僧不是是非不分,他只是一心向善,太善良了。 师:看来你们对唐僧的评价是两方面的。 生:白骨精是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人。

生(女):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着,很了不起。(笑) 师:啊(老师想了一下),那你说说白骨精这么执著的目的是什么? 生(女):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师:结合她读读目的,你说,该怎么评价白骨精的这份“执着”呢? 生(女):(想了想)反正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笑) 师:好,你先想想,一会儿再和你聊这个问题。 生:孙悟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生:猪八戒好吃懒做。 生:我觉得猪八戒虽然有缺点,但憨厚可爱。 师:书上不止一处写到这一点,你怎么了解这么多? 生:我在书上、电视中看到的。

师:从你们的评价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人物,特点鲜明。当然,对一个人物的评价,不同人观点也不同。比如八戒和唐僧,很多同学都有争议。大家对唐僧的评价就很不一样。(问刚才评价唐僧“是非不分”的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你对唐僧有如此评价?

生:他是个认死理的人,宁可相信假变的妖精,也不相信有本领的孙悟空。你看课文中有一句话,“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唐僧说悟空“无心向善”,这明明该是我们对妖精的评价,却成了唐僧给悟空的评价。

师:那我们就先讨论讨论唐僧这个人物。好好读读这句话,唐僧有没有给悟空商量的余地? 生:没有!唐僧真的生气了。(让该生读读唐僧的话。) 生: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语气多么强烈。

生:唐僧上来就说了一句“胡说”,一口否定了悟空。还说“你去吧”,实际上就是赶悟空走。他不分善恶,对悟空实在是太无情了。

师:看来你们不同意唐僧的观点。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唐僧,咱得跟他聊聊。要聊,得有话题。结合报告单的“问题栏目”,我把同学们对唐僧提出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把你们的问题变作了采访的话题,把唐僧的名字变成了“你”。那就请同学们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问一答。听听人家唐僧怎么想的,然后咱们再做评价也不迟啊。这几个问题之外,你还想提问别的,也可以。(学生结合下列话题练习,然后汇报交流)

a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b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

c你说他无心向善,有意作恶,那你理解的“向善”是什么?

生: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那人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生:出家人慈悲为怀,想我大唐盛世,一片美好的景象,怎么能有什么妖精呢?你怎么就不往好里想呢?(笑)

生:你这是所答非所问。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你瞧瞧,眼下是什么样的环境?这山里的人那可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生:反正我没有看见。就是有妖精,他不伤害我,我就不会伤害它。它要行凶我还要劝它呢!告诉它说:杀人一命,下十八层地狱,你就修炼不成仙,更成不了佛了。你要向我学习,我唐僧那可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啊。(掌声)

生:你看,徒弟告诉你那是妖精,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

生:因为他杀了三个人,我们取经的目的可不是杀人啊,而是取向善的经!看他连伤三人,我一次次阻拦他都不听,给他念紧箍咒,还是轻的呢。 生:你是他师傅啊,怎么不相信徒弟呢,徒弟难道会欺骗你?

生:谁让我是肉眼凡胎呢(大笑),我眼睛里看的就是人,而且他们都是善良的人。悟空跟我取经,这才刚开始,想当年他野性大发,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安,我可不能完全相信他说的话。(掌声)

生:你说他无心向善,有意作恶,那你理解的“向善”是什么?

生:作为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不光会念经,还要和徒弟一路行善。这是我的信念,还是那句话: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师:站在唐僧的角度一听,也有道理啊。他的眼睛看到是人,当然要保护,哪怕妖精也要劝善,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劝人为善。心中想的是大慈大悲的“善”。

师:悟空在哪里?(教师和学生对话)师傅说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服气吗? 生:我不服,我打死的是妖精,他却说我打死了平常真正的人,还把我赶出去。我非常生气。 师:师傅说你胡说,还给你念紧箍咒,疼得你在地上直打滚,那你为什么还要打妖精?

搜索更多关于: 窦桂梅《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实录 的文档
窦桂梅《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y0v93zspa4vbt01g9tk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