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 表 说 明
1、 姓名:用字要固定、规范,长度在2——10个汉字之间,超过10个汉字的,应做压缩
处理。
2、 出生日期:表内的日期一律用公历,用“.”分隔年、月、日,如1956.01.01。
3、 出生地: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出生在国(境)外的,填出生国家(地区)名称。 4、 学历:国家承认的最高学历。填写下列学历之一(未毕业的,应注明结业、肄业):
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中技)/高中/初中/小学
5、 学位: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填写下列学位之一:
博士(副博士)/硕士/学士
6、 毕业时间:最高学历的毕业时间。填至“月”,如1965.07。
7、 毕业学校:最高学历的毕业学校(学校名称以毕业证书上的学校公章名称为准)。学历、
学位、毕业时间和毕业学校应相互对应。
8、 专长:指现正从事或擅长的学科、专业。请按照《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
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学科、专业目录》所列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填写。 博士生导师应选填本人所在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名称。
9、 专业技术职务(称):填经人事(职改)部门正式批准或授权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称)。
名
称要按国家公布的职务名称规范填写。
10、工作单位:指人选的工作单位名称(以单位公章全称为准)。 11、工作时间:指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填至“月”,如1965.09。 12、单位类别:填写下列类别之一:
企业/事业/机关(党政军群)
13、单位性质:填写下列性质之一:
全民/集体/个体/私营/合资/外资/其它
14、党政职务:指现正在担任的党政最高职务;高等院校党政职务只填至校(院)、系两级。
15、归口行业:填写下列行业之一: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教学 社会科学教学 工程技术 文化艺术 农业技术 新闻出版 医疗卫生 社会科学其它 自然科学其它 中小学教育
16、联系电话:按区号 — 总机号 — 分机号形式填写,如028—86740085—2118。 17、邮政编码:指工作单位的邮政编码。
18、突贡年份:被人事部(含原国家科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年份。 19、博导年份:被有关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的年份。 20、进博站年: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作博士后的年份。 21、特贴年份: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年份。
22、省部年份:被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家部委批准位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年份。 23、何处归来:应与回国年份相对应。
24、回国年份:指曾在海外(含台、港、澳地区)定居的华裔专家归国工作时间。
含建国后从大陆出国留学、进修学成取得外国国籍或居住权的回国人员。
25、学术、技术组织任职情况:指是否担任各级科技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以及在全国性、全省性学术、技术组织的任职情况。
26、关于成果获奖和获专利情况的填写。成果获奖情况只填写获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或国家部委批准奖励的情况。获奖种类如下: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星
火奖
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 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其它省部级(填写出具体奖种名称)
成果获奖等级和排名、获专利排名应按奖励证书的等级和排名、专利证书的排名填写。个人独自获得的,排名栏填“1”;无排名的,排名栏置空。年度填获得年份。
27、关于获基金资助情况的填写。基金种类如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省部级科学基金
其它种类科学基金(填写出具体基金名称) 等级、排名、年度同成果获奖和获专利情况填写。
28、主要学历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何时何地在何单位学习,取得何种学历、学位;何时
何地在何单位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任何种专业技术职务及管理职务。
29、代表论文、著作:填写最能代表本人水平及成就的论文、著作,注明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发表或出版时间等及本人在其中的排名。排名按发表或出版时排名填写。
30、水平、贡献、效益:指人选的学术、技术水平及成就、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经济、
社会效益。摘要限300字以内,含标点。
31、正在(拟)从事的科研项目(课题):该项共有二个表,扼要填写本人正在从事或已有
详细计划的科研项目(课题)的情况。
32、年度学术、技术计划:该项共有二个表,扼要填写本人本年度的学术、技术活动计划。 33、推荐单位(团体、带头人)意见:对推荐人选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术、
技术水平及成就、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写出具体意见。限500字以内。
34、由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荐的后备人选,不填写“市、州政府或省直部门(团体)、中
央在川单位主(代)管部门意见”。
附件2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学科、专业目录
四川省人事厅 二OO八年印制
说 明
1、本目录供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评定管理使用。
2、本目录中:一至十二所列为学科、专业门类,1至82所列为一级学科、专业,其余所列为二级学科、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