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自2017年10月1日施行。相对于现行的《民法通则》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新增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未出生的胎儿也可以有继承权的6大亮点。这些亮点折射出( )
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进步 ②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逐步扩大 ③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④国家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修改内容,有利于更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是我国民主法制的进步,①④正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且权利不能随意扩大,②说法错误;在我国,法律体现的应该是人民的意愿,应当以反映人民的意愿作为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③说法错误。
答案:D
2.近年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审计“风暴”、新闻发言人制度、“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已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变化,你会选择( )
A.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落到实处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日益巩固
D.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的途径日益广泛
解析:材料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内容,都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故B项符合题意。A项概括不全面。C项与材料无关。D项“直接参与”说法错误。
答案:B
3.2016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实施6周年。《侵权责任法》将网络责任主体界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侵权的主体,言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度”,就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网民( )
A.在虚拟空间里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言论 B.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监督
C.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权 D.要敢于行使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网民如何行使言论自由权。言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权,C正确。A中“无拘无束”的说法错误。题干材料指向的主体是网民,而不是政府,故B不选。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网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而不是敢于行使权利,D不选。
答案: C
4.如何让量刑更规范、更准确,湖南省各级法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如引入电脑量刑、量刑辩论、社会咨询等。省高级人民法院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量刑指导意见,统一量刑情节的认定标准,同罪同罚,不能“贫富有差别,职级有影响”。上述做法体现了( )
A.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公民都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C.我国正逐渐剥夺领导干部享有的特权 D.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罪同罚,不能“贫富有差别,职级有影响”,这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符合题意;A错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错误,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而不是相同的;我国领导干部没有任何特权,因而谈不上剥夺领导干部特权的问题,C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5.《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实施前经过了专家认证和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按程序经专家认证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①体现了决策民主,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②保障了公民的决策权得到真正落实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拥有决策权,②错误;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C
6.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加大全球追缉力度。这体现了( )
①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维护法治权威,坚持捍卫人民的利益 ③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公民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