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园: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10: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 学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数学教案 / 幼教数学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幼儿园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中的“口述应用题”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应努力

贯彻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两种训练,

实行两个转化,进行两 种比较”。

一、坚持两种训练

1.结构训练任何一道口述应用题都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组成的。情节和数量关

系组成一道口述应用题的结构框架。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进行分

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基于 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可进行以下的结构训练。

例如:青青的草地上有2只大白鹅,后来又来了2只,一共是几只大白鹅?①我们对这

道题的结构可进行这样的分析:青青的草、大白鹅,具备了基本构成要素。而绿的草、白的

鹅 ,非常接近幼儿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这样,幼儿思维

的闸门也就打开了。②紧接着把“原有2只,又飞来2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

第 2 页 共 6 页

幼儿园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容于情节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

由此看来,口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情节中,而情节又由多个客观要素构

成,只有引导幼儿分析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方法,得出答案。这个过程实

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

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读题训练要素、数据和问题寓于口述应用题的情节中,情节蕴含着数据和问题的关系。

读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中认

识部分,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把握整体。由于读题是由老师进行的,所以以读题来训练

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

,是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的。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口齿要清楚,

速度要适中,先进行

初读,使幼儿对题目形成一个总的初步的印像,能说出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其次,再

进行强化。反复读题,

使幼儿在头脑中把题目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理解它们,能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

什么,突出主要信息;最后使幼儿能把信息综合起来,在头脑中把题目的各部分联结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第 3 页 共 6 页

幼儿园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例如: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教师首先进行初读,让幼儿明确题目说的是树上有小鸟的事,然后再有重点地反复读题,

并通过实物演示 分别让幼儿理解题中的“树上有小鸟”、“飞走了”、“还剩”等概念。在

此基础上教师说出题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最后,把题目所涉及到的概念、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和表象。

需要强调的是,解答口述应用题,起初最好伴有直观教具,使题目中的部分、整体及其

数量关系具体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样,既能起到保持信息的作用,又能为数量关系提供直

观的依据。

二、实行两个转化

两个转化,即舍弃题中的具体情节,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算式。

由此看来,转化的本身就是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实现转化,既能促进幼儿把握数量

关系的实质,又培养了幼儿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

法和要求。

例如,小明有2朵花,小军有1朵花,他们一共有几朵花?教师请一位小朋友拿2朵花

站在前面,再请另一位小朋友拿1朵花并排站好,让其他幼儿回答。小朋友们在 回答有3朵

第 4 页 共 6 页

幼儿园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花后, 教师应肯定他们算得对,同时再提出问题:“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不论幼儿能

否答出 是用加法,教师都应进一步通过活动显示加法的含义。教师可将两位小朋友的花合并

握在一只手中,边说明:

“要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就要把两个小朋友的花合在一起,就是2朵花加上1朵花,共

有3朵花,用的是加法,加

法得出的数是变多了。”这样,幼儿既看到了两个数合并的过程,又看到了合并的结果,

具体地理解了加法的

含义,就将具体的情节转化为数学问题,最后转化成为具体的算式2+1=3。

转化训练,一方面要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幼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进行两种比较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客观现象间有相同、相似和差异特

点的过程和逻辑方法。口述应用题 教学要突出以下几种“比较”训练。1.顺逆比较顺逆比较,

是要求幼儿掌握验证解题正确与否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幼儿逆向思维能力。这种方法

是 计算出结果后,与原来的已知数进行比较。

例如:小红有1支铅笔,妈妈又给她买了1支,小红现在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是道加法

题1+1=2,把得数2和已知数1相比较,显然, 得数比相加前的已知数多了,说明这道题

第 5 页 共 6 页

幼儿园: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y92341ta11xu1x81dzc4m0xd0pwbf00nj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