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1418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申 请 书
(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 项目归口管理
省教育厅
(系统自动填写)
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研究 资助经费项目 李仕超 山东女子学院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
(系统自动填写)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填表说明
1、填写申请书以前,请先查阅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有关项目申报要求和当年申报通知,确认是否具备所要申报项目类别的资格。申请书内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表述明确,字迹工整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2、按照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的有关规定,申请书将由山东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而且您的申请书可能通过网络提交并由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如获得立项,有关信息将在山东省科技厅网站上发布或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因此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保密规定的内容,不得涉及有知识产权争议的内容。需要有保密的内容或者其他特殊说明的,应说明理由并提供书面声明。由于违反相关规定而导致的一切后果由项目负责人和申报单位负责。
3、本申请书只能通过Office Word 2003及以上版本软件进行编辑。请在黄色框内填写信息,其他位置不可填写,统一使用五号字。项目编号不需要填写。所有选项类型信息应当填写其相应的编号,填写内容不得包含汉字、符号、空格。申报日期格式为yyyy-mm-dd。
4、一般项目类别:A.资助经费项目 B.自筹经费项目
5、单位名称和部门名称要填写全称。通讯地址应详细填写,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
6、主管部门是指项目申报单位所隶属的省直有关部门、各市科技局和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具体名单请查阅山东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所列主管部门信息。
7、项目组成员须征求本人意见,如实填写。若项目立项,填写立项任务书时,前五位人员原则上不得更改。
8、申请书为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项目负责人及单位基本信息
姓 名 李仕超 出生年 1977.01 月 所学专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业 电 话 项目负责人 性别 女 职务 民族 汉族 人力资源管职称 副教授 理教研室主任 学位 硕士 学历 研究生 手机 13854184376 传真 每年为项目工作时间(月) 6个月 身份证件号码 510922197701290303 E-mail Shichao6581@163.com 身份证 身份证 件 研究领域及方向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经济 工作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 所在院系所或部门 经济管理学院 通讯地址及邮编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邮编:250300 单位名称 山东女子学院 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范素华 单位性质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项目组织机构代码 12331 所在地区 山东济南 依托单位 通讯地址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政编码 250300 联系人 白琨 手机 13573153627 电 话 86526015 传 真 负 责 人 刘永波 手机 电 话 81916533 传 真 邮政编码 250011 E-mail 86526015@163.com 项目单位名称 归口联系人 管理(主E-mail 管)部门 通讯地址 合作研究单位 省教育厅 徐文广 kyc@sdedu.gov.cn 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 1
二、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研究 项目类别 ( A )A.资助经费项目 B.自筹经费项目 密级 研究领域 K H.金融专题。J.“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K.全面深化山东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支撑引领经济发展L.创新驱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M.海洋与渔业专题 预期成果类型 研究报告,软科学研究,论文 项目开始日期 2014.06 项目结束日期 2015.06 是否同意可列为自筹经费项目(必选) ( A ) A.同意 B.不同意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项目 ( B )A.是 B.否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系统优化 正高级职称 2 课题组总人数 8 博士后 1 项目简介:(700字) 当前,山东省正处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升级换代和科技创新人才快速成长时期,通过厘清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互动机制,提出成长优化对策,不仅有利于实现山东蓝黄经济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领域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厘清世界、中国和山东省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历史、现状、趋势,了解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见解与措施。(2)基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科技创新状况,分析研究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可行性。(3)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运用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影响因素。(5)提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对策。 副高级职称 3 博士 0 中级职称 3 硕士 6 初级职称 0 大学本科 1 其它 0 其它 0
2
三、立项背景和依据(1000字)
(包括项目的研究目的、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本课题研究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呈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支撑山东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省已经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山东省GDP在全国各省市中已经排名第二,但是《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11》指出,2011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山东省排名第11位,科技指标和经济指标排名明显不对称。为了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特别是“蓝黄”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问题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是山东省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 通过阐述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关系,提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对策,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山东是经济大省,研究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阐述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关系,提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对策,对丰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和创新人才成长理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2.1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学者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以来颇为重视, Rom Harry、Lorenzo Magnani、Paul Thagard、Nancy J、Howard E、Dean K和 Daniel Kothbart等从不同视角展开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研究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方法、研究创造性思维和研究创新模型等。世界发达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启动较早,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展资料搜集和分析,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教育家、经济学家一直把重视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传统。 3
(2)政府政策的颁布和引导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2.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人才及培养现状研究。谭卫忠(2013) 在其硕士论文中探讨了国际化背景下的苏州科技创新人才现状。段丽、裴亮亮(2013)研究认为四川省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稳步壮大等等。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研究。萧鸣政(2012)认为要基于人才分类构建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问题,并探讨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崔颖(201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等等。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综合研究。郭新艳、沙景华、柯文岚等(2007)认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大致经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全盛期,按产出能力的变化,科技人才成长周期分为预备期、适应期、快速成长和稳定期、停滞和退缩期、持续成长期。沈春光(2012)认为科技创新人才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和混沌性。由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可知,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过程是科技创新人才系统的内部要素在环境交互影响下,形成由有序到无序和由无序到有序的交互演进,并形成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并构成一个复杂系统。 从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主要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相关文献研究分别侧重于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未充分迎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指向性、系统性研究不突出。已有的科技创新人才研究多偏于理论研究,层次不够深入。相当多的研究是从高等教育入手,探索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问题,而没有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角度出发研究。因此,上述的研究缺乏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2)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关系研究的较少。第三,没有对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进行系统优化研究。 3.参考文献 (1)刘慧萍.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07):381-384,400 (2)徐静.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2013(02):101-104 (3)宋之帅,杨善林,龙丹. 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 2013(08):68-72 (4)郭啸.甘肃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科技与经济.2012(06) .87-95 (5)郭新艳. 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 223-225. (6)沈春光.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 科技信息.2012(02):28-31 (7)朱文琦.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系统优化.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372
4
5
四、研究内容(1000字)
当前,山东省正处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升级换代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快速成长时期,通过厘清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互动机制,提出成长优化对策,不仅有利于实现山东蓝黄经济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领域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厘清世界、中国和山东省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历史、现状、趋势,了解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见解与措施。(2)基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科技创新状况,分析研究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可行性。(3)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运用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影响因素。(4)提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对策。本课题研究的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三个维度。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系统中三个维度的权重分配,互动影响,以及三个维度各自的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本课题另一项重点的工作就是分析分析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对山东省科技创新效益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拟利用 BP 网络模型建立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对山东省科技创新效益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山东省建立以科技创新总产值为目标函数、以人力资本投资为自变量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最优搜索,最终得到了总产值最大时的科技创新人才最佳投资策略。 本项目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主要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针对研究缺乏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应该从将科技创新人员成长研究系统化,采用系统优化的理论进行分析等。第二,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员成长系统的关系,特别是两者的互动机制。第三,重点对科技创新人员成长系统进行系统优化研究。
6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观点、子课题的设置及创新之处(600字)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关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含义。重点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内涵和外延,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互动关系。 (2)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要解决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他们之间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影响系数(相关、回归)有多大? (3)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问题。在厘清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含义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法对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进行优化。 2.本项目的主要观点 第一,通过对山东省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与区域科技创新之间存在互动机制。 第二,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模型,探索系统内部各影响因素,以促进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为目标,提出系统优化对策。 3.子课题的设置 子课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世界、中国和山东省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关系,以及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历史、现状、趋势;(2)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3)总结国内外学者就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关系,以及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见解与措施。 子课题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 (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2)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对科技创新影响模型理论;(3)探索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理论。 子课题三: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关系 子课题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 子课题五: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对策。 4.本项目创新之处 一是,研究对象选择新颖。一般的研究都是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分别进行研究,很少研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时,通常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问题,很少将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7
二是,研究技术与内容的创新。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技术,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问题,并研究科技创新创新人才系统与区域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00字)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关系,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方法,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比较研究法。将山东省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与浙江、江苏等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较高、GDP排名靠前的省份进行比较研究。 系统分析。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采用系统分析法对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 专家咨询法。课题组将咨询产业经济、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本课题的设计与阶段性成果和专家广泛交流,不断完善课题研究。 技术路线 如图1所示: 首先,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省份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影响。结合山东省的具体情况,得出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系统优化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的政策建议。 8
国内外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山东省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的历史、现状、趋势 文献研究 人才成长系统的历史、现状、趋势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关系,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理论与现状 理论与 现状分析 科技创新 两者的关系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研究 实证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优化 政策研究 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政策措施研究 9
七、工作方案(包括时间进度、阶段目标等)(600字)
计划研制时间为一年,将分四个阶段进行,并完成相应的成果,具体安排如下: (1)2014.06-2014.07,完成“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研究综述”,完成文献综述一篇; (2)2014.08-2014.11,完成“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互动”研究,完成阶段性报告; (3)2014.12-2015.03,完成“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研究,完成阶段性报告和论文一篇; (4)2015.04-2015.06,完成“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系统优化”研究,完成项目整体研究报告的编写、资料整理。 八、预期研究成果及应用形式(400字)
预期研究成果(可多选) ( 1,2,5 ) 1.研究报告 2. 软科学研究 3. CSSCI来源期刊发表文章 4. 应用(拟应用)证明 5. 论文 6.专著 7.基地建设 8.人才培养 9. 调研报告 10.其他 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预计字数为3万字;同时,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并提交决策参考摘要一份。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仿真,可以更好对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山东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预期成果描述 备注:第1、2项为必选项
10
九、研究基础(1000字)
(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主要研究绩效、近期相关研究和成果;项目组占有的有关资料;项目组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项目组可能投入的时间和人力;其他条件等) 1.项目负责人李仕超,为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2.项目负责人的主要研究绩效、近期相关研究和成果 李仕超,女,汉族,1977年 1月生,管理学硕士,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2013年,英国博尔顿大学访问学者。在《东岳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已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 获学术奖励情况 (1)李仕超:关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获得2012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李沂靖,李仕超等:山东省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获得2012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李沂靖,李仕超:山东省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认知度调查研究,获得2011年山东省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4)李仕超:影响女大学生创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获得中国妇女研究会教育分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 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主要有 (1)李仕超. 关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东岳论丛(CSSCI).2011(07). (2)李仕超:Human resounce play in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s(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规划),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2011.03,P290-295 (3)李仕超: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1.06 主持课题情况 (1)李仕超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2011 年度课题“山东省高校女教师专业成长研究”(项目编号:2010GG215):起止时间:2010.06-2012.06。 (2)李仕超主持,“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高层次女性创新型人才行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X04). 起止时间:2013.11-2014.11。在研。 3.主要成员研究绩效、近期相关研究和成果 1)张务伟:男,汉族,1972年6月生,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11
后,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口与劳动经济。在《中国农村经济》、《统计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被CSSCI等检索7篇。目前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6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获省级荣誉称号1项。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有: (1)张务伟、杨学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特征研究——基于山东省2088位城乡劳动力调查资料[J].调研世界(CSSCI),2012(05). (2)张务伟、张福明、杨学成.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J].统计研究(CSSCI),2012(01). (3)张务伟、张福明、杨学成.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基于1161位农村劳动力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CSSCI),2011(11). 2)刘霞:女,汉族,1964年11月生,山东女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女性人力资源管理。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加省级课题7项,主持厅级课题2项,同时参编教材多部。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参加省级课题3项,主持院级课题2项。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有: (1)提高素质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J].中国成人教,2009(09). (2)城市化进程中的山东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问题[J].理论学刊,2009(03). 3)赵蕾,女,汉族,1978年1月7日生,经济学硕士,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1999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获学士学位,2006毕业于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1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厅级教研立项课题5项,副主编教材2部。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有: (1)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7). (2)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3). (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及对产业发展的启示[J].赵蕾,经济论坛,2007(08). 4)赵敬,女,生于1970年10月,工学硕士,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课题两项、山东省高校教改课题一项,参与(副组长)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3部。 (1)基于范例匹配的卡通形象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06). (2)基于平行坐标轴的BP网络可视化技术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05). (3)基于区域增长算法的足球运动轨迹识别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4). 12
(4)数字视频跟踪技术的理论前提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1). 5)黄俊祺:女,汉族,1981年2月生,山东女子学院讲师,山东大学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女性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参与厅级课题5项,主持院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多部。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有: (1)Analysis on Gender Differences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surance Cognition——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1074 Migrant Work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EBMEI 2013论文集.2013.5. ISSHP检索. (2)Analysis on Factors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Rural-Urban Integration. SMSM2013论文集. 2013.8..ISSHP检索. 4.项目组已占有的资料及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 项目组已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并占有了实现本项研究的主要仪器设备,将借助于学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统计与信息实验室等实验平台、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进行仿真模拟与数据处理、统计回归与预测等项目所需的各种实验,能够满足科研要求。同时,项目组成员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具备较强的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 5.项目组可能投入的时间和人力 项目组成员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到本项目的科学研究中来,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全年中每人投入项目的时间平均在半年以上,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13
十、项目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所学专业 现从事专业 学历 学位 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为本项目工作时间(月) 工作单位
签字 李仕超 女 1977.01 副 管理教授 科学与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生 硕士 主持, 8 方案制定 山东女子学院 十一、主要研究人员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所学专业 现从事专业 学历 学位 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关系,系统分析 为本项目工作时间(月) 7 工作单位
签字 张务伟 经 副 农业男 1972.06 管学教授 经济管院副理 院长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生 博士后 山东女子学院 刘霞 妇女 1964.11 女研究所 教授 劳动 人力资源经济学 管理 5 本科 学士 科技创新人才研究 山东女子学院 14
所长 赵蕾 女 1978.01 赵敬 女 1970.10 副 产业 国际经济教授 经济学 与贸易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区域科技创新 硕士 科技创新人才系统分析 硕士 资料搜集 硕士 资料搜集 硕士 资料分析 6 山东女子学院 计算 市场营销 研究机技术 生 4 山东女子学院 黄俊祺 女 1981.02 路宁 女 1982.09 江苏芬 女 1976.07
讲师 讲师 讲师 劳动 人力资源经济学 管理 工程硕士 企业管理 大学生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6 5 5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 15
十二、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省级课题或其他部门、企业委托的重要课题
姓 名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山东省高校女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高层次女性创新型人才行为模式研究 任务来源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 经费(万元) 0.5 起止年月 2010.06-2012.06 2013.11-2014.11 负责或参加 负责 负责 进展或完成情况 结题 在研 李仕超 2010GG215 李仕超 ZDX04 张务伟 2013YB139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梯度融 共青团中央入机制及路径优化路径研究 2012~2013 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立项课题 女性民工城市融入的动力机制及梯度测定研究 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 0.8 2012.11-2013.11 负责 结题 张务伟 ZD201203 0.8 2012.11-2013.11 负责 结题 16
17
十三、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表1:经费来源 1.申请从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经费获得的资助 2.自筹经费来源 (1)财政其他拨款 (2)单位自筹 (3)地方、部门配套 (4)其他来源 合计 表2:经费支出预算 预算科目名称 经费支出 1.设备费 2.材料、耗材费 3.交通、通讯费 4.调研、差旅费 5.会议费 6.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7.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8.人员费 (1)劳务费 (2)专家咨询费 (3)其他 9.管理费 10.相关业务费 11.协作研究费 12.其他 合计 3 0.5 0.15 0.1 0.5 0.5 0 0.6 0.5 0.3 0.2 0 0.15 0 0 0 申请资助经费支出 3 0.5 0.15 0.1 0.5 0.5 0 0.6 0.5 0.3 0.2 0 0.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自筹经费支出 3 0 0 0 0 0 3 金额 0 0 0 0 0 0 0 备注 18
十四、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请项目,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签字):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第二推荐人姓名(签字):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19
十五、项目自筹资金或有关部门配套资金情况说明
配套资金情况说明(须由资金配套单位加盖公章) 资金配套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自筹资金情况说明(须由资金提供单位加盖公章) 资金提供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20
十六、项目负责人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的职责,遵守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和合同书的要求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以及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七、项目合作研究单位审查意见(可加盖多个单位公章)
合作研究单位意见:已按填报说明对项目负责人的资格和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同意申请。申请项目如获立项,我单位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按照合同规定按时完成。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21
十八、项目依托单位和项目归口管理(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依托单位意见:(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项目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是否同意报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项目归口管理(主管)部门意见:(需说明是否经过审核,材料是否真实,是否同意申报)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