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压强实验探究练习
1.如图,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是利用海绵形变的程度来表示压力大小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B.乙和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C.甲和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1
D.甲和丁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被压材料有关
3.小刚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海绵、小桌、砝码、木板做了以下实验。
(1)在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海绵的 。 (2)通过比较图E和F,得出的结论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图 (填字母)所示实验。
(4)若将带砝码的小桌分别放在图2所示的海绵、木板上,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1和图b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2关系:p1 p2(选填“>”、“<”或“=”)。
(5)将小桌换成一个正方体实心铁块,如图3所示下面是海绵,上面是铁块,铁块沿图中虚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小刚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4.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2
(分析与论证)(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为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如图D所示,将海绵一端用木块垫起,仍使小桌静止,与图C海绵凹陷程度相比,结果是: (选填“更大” “一样” “更小”)。
(4)如图E所示,将小桌和砝码沿海绵向右平移,与图C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仅由图D、E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原因是 。 (拓展应用)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 来减小压作用的效果。
5.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盛水容器、塑料片、烧杯等进行实验。在玻璃管一端扎一块橡皮膜,将玻璃管扎膜端竖直插入盛水容器中,分别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
B.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深度相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C.三个图中的玻璃管侧壁都没有明显的凹陷,说明水对侧壁没有压强
D.图丙中,顺着管壁向玻璃管注入清水,当管内外液面向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陷 6.某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选择如图所示的器材,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甲的左、右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橡皮膜向左凸起;在乙左、右两侧分别倒入水和某种液体后,橡皮膜相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B.乙实验中左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右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C.若测得图乙中左、右两侧容器底的深度为10cm、12.5cm,则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D.若把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图乙水和液体中,两物体都漂浮,且都不溢出,橡皮膜向右凸起,则两物体的质量mA>mB
7.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4
(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 ;
(2)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4)小明保持B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同学小婷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
(5)完成实验后,小明发现根据压强计测出的压强p1和用烧杯中金属盒的深度计算出的压强p2不相等,多次实验仍存在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发现是由于金属盒的橡皮膜发生形变,从而导致p1 (选填“>”“=”或“<”)p2。
8.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装置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实验装置经测试均可以正常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