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0010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答案:A
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答案:B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答案:A
4.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A.生产方式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自然条件的好坏 答案:A
5.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答案:B
6.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答案:C
。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答案:C
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社会意识 答案:A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答案:B
1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答案:B
11.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答案:A
12.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答案:C
13.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答案:C
1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答案:B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答案:C
1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答案:C
17.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 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答案:D
1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答案:A
19.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