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题讲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0:41: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 ②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④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1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请简要赏析诗歌中“山客”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试分析诗中梅的形象。

2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试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②家鹦鹉洲③边住。

【注】 ①也么哥:感叹词,无实义。②侬:我。③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既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又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鹦鹉洲”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3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1)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⑵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3)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4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参考答案

一、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是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面)

二、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体现了“山客”闲适恬淡的心态,一个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山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三、本诗展现了不畏严寒、近水先发、冰清玉洁的早梅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四、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五、“鹦鹉洲”是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地方,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

六、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住了视线,虽竭力寻望故乡,却还是望而不见。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

七、“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

5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题讲解 的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题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zbbh1jlz95nd0e7n2yj9vfqx3d4pq0160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