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 (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 段式 B. 页式 C. 固定分区 D. 段页式 2.虚拟存储技术是(B) 。 A. 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 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 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3.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D)的限制。 A. 物理内存的大小 B. 磁盘空间的大小
C. 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 计算机地址位数 4.动态页式管理中的(C)是:当内存中没有空闲页时,如何将已占据的页释放。 A. 调入策略 B. 地址变换 C. 替换策略 D. 调度算法 5.多重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B)的内存单元。
A. 地址连续 B.若干地址不连续 C.若干连续的帧 D.若干不连续的帧 6.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C)次内存。 A. 1 B. 2 C. 3 D. 4
7.要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被改变了存放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A )技术。
A.动态重定位 B.静态重定位 C.动态分配 D.静态分配 8.系统抖动是指(B)。
A. 使用计算机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 刚被调出内存的页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 C. 系统盘不干净,操作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 由于内存分配不当,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 9.在(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现象。 A. 静态分区管理 B. 请求分页式管理 C. 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10.在分段管理中(A) 。
A. 以段为单元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 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C. 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D. 每段是等长的
11.在提供虚拟存储的系统中,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主要受(C)的限制。 A. 主存的大小 B. 辅存的大小 C. 计算机编址范围
D. 主存中用户区域的大小
12.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D)。
A.名称空间 B.虚拟地址空间 C.相对地址空间 D.物理地址空间 13.(C)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 固定分区 B. 分页 C. 分段 D. 物理地址空间 14.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的大小由( A) 决定。
A.作业所占页的多少 B.操作系统 C.计算机编址范围 D.系统统一指定 15.目录程序指令的顺序都以0作为一个参考地址,这些地址被称为( A)。 A. 虚拟地址 B. 物理地址 C. 绝对地址 D. 重定位地址 16.若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B) 字节。 A. 2GB B. 4GB C. 100KB D. 640KB
17.若调用指令LOAD A,Data,经动态重定位后,其对应指令代码(A)。 A. 保持不变
B. 会变化,随装入起始地址变化而变化 C. 会变化,固定在某一存储区域 D. 重定位项等于重定位寄存器内容
18.(C)是在程序员编制程序时,或编译程序时进行的。
A. 静态分配 B. 动态分配 C. 直接分配 D. 碎片拼接后再分配 19.( C)存储的扩充方式,能够实际增加存储单元。
A. 覆盖技术 B. 交换技术 C. 物理扩充 D. 虚拟存储技术 20.(A)是指让作业不同时调用的子模块共同使用同一内存区。 A. 覆盖技术 B. 交换技术 C. 物理扩充 D. 虚拟存储技术
21.(B)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有数据。
A. 覆盖技术 B. 交换技术 C. 物理扩充 D. 虚拟存储技术
22.(D)能够实现对内外存进行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一种宏观上似乎比实际内存容量大得多的存储器。
A. 覆盖技术 B. 交换技术 C. 物理扩充 D. 虚拟存储技术 23.虚拟存储技术与(A)不能配合使用。
A. 分区管理 B. 动态分页管理 C. 段式管理 D. 段页式管理
24.下列(D)存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内存利用率较高。 A. 固定分区 B. 可变分区 C. 分页管理 D. 段页式管理 25.(A)要求存储分配时的地址连续性。
A. 固定分区 B.可变分区 C. 段式管理 D.段页式管理 26.( D)是一种动态存储分配方式。
A. 固定分区 B. 可变式分区 C. 简单分页管理 D. 请求分页管理 27.(A)是一种静态存储分配方式
A. 简单分页 B. 请求分页管理 C. 段式管理 D. 段页式管理 28.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A. 方便用户
B. 提高内存利用率
C. 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 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29.以下主存管理方案中,不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是(B)。
A. 页式管理 B. 固定分区, C. 可变分区 D. 段式管理
31.碎片现象的存在使(A)。
A. 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B. 内存空间利用率提高
C. 内存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D. 内存空间利用率不受影响 30.(A)使得碎片现象最为严重。
A. 固定分区 B. 可变式分区 C. 分页管理 D. 段式管理
32.(A)是指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一次分配完作业所需的内存空间,不允许在运行过程中再分配内存。
A. 静态分配 B. 动态分配 C. 直接分配 D. 碎片拼接后再分配 33.(B)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分配作业所需的基本内存空间,且允许在运行过程中再次申请额外的内存空间。
A. 静态分配 B. 动态分配 C. 直接分配 D. 碎片拼接后再分配 34.经过 (B),目标程序可以不经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单元。
A. 静态重定位 B. 动态重定位 C. 编译或汇编 D. 存储扩充 35.碎片存储容量(B)。
A. 不可能比某作业申请容量大 B. 可能比某作业申请容量大 C. 在分页管理中,可能大于页 D. 在段页式管理中,可能大于页
36.(D)不是可变分区对内存状态记录和分配管理的所用办法。 A. 表格法 B. 位图法 C. 链表法 D. 先进先出法 37.管理每取一数据,一般要访问(B)次内存。 A. 1 B. 2 C.3 D. 4
38.可重入程序是通过使用 (D)的方法来改善响应时间的。
A. 减少用户数目 B.变时间片长短 C.快对换速度 D.减少对换信息量 39.存储器是(D)。
A. 可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设备 B. 容量扩大的主存
C. 实际上不存在的存储器
D. 可以容纳总和超过主存容量的多个作业同时运行的一个地址空间 40.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 (B)。 A. 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B. 扩充主存容量,并提高主存利用效率 C. 有效使用和分配外存空间 D. 提高CPU的执行效率
二、填空题
1.把逻辑地址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址的工作称为重定位。 2.重定位的方式可以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3.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地址被称为逻辑地址地址,但处理器必须按绝对地址访问主存储器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
4.采用动态重定位时一定要有硬件的地址转换 机构作支持。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移动技术可集中分散的空闲区。
6.若允许用户使用的逻辑地址空间大于主存储器的绝对地址空间,则应采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
7.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时,程序中的逻辑地址可分成页号和页内地址 两部分。 8.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表是由操作系统建立的。
9.将作业相对地址空间的相对地址转换成内存中的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 地址重定位 。
10.使用覆盖与对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
11.存储管理中,对存储空间的浪费是以 内部碎片 和 外部碎片 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12.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时,最好按 尺寸 法来组织空闲分区链表。
13.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的页表里,主要应该包含 页号 和 块号 两个信息。 14.静态重定位在程序 装入 时进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 执行 时进行。 15.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如果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不当,则会使系统出现 抖动 现象。
16.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淘汰算法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块数时, 缺页中断 的次数有可能会增加。
17.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淘汰是由于 缺页 引起的。
18.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每个用户作业有一个 段 表,每段都有一个 页 表。 19.主存储器可被处理器直接访问,但处理器不能直接访问辅助存储器。
20.用户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地址,而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要按绝对地址访问主存。
21.每个用户都可认为自己的作业和数据可放在一组从_0__地址开始的连续空间中,这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22.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的工作称为重定位或地址转换。
23.重定位的方式有两种,静态重定位把作业的指令和数据地址在作业装入时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动态重定位,则在每条指令执行时才做地址转换工作。
2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时,可采用一个分区使分散的空闲区集中起来,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25.在页式存储管理时,要求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进行分页,页的大小与块大小一致。
26.根据页表等可用公式“块号×块长+页内地址”求出绝对地址。
27.页式存储管理作地址重定位时,实际上是把块号作为绝对地址的高位地址,而页内地址作为它的低地址部分。
28.页式存储管理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读写时,要访问两次主存,第一次按页号读出页表中对应的块号,第二次按计算出来的绝对地址进行读写。
29.把一段时间内总是经常访问的某些页登记在快表中,可实现快速查找,并提高指令执行速度。
30.虚拟存储器实际上是为扩大主存容量而采用的一种设计技巧,从用户角度看,好像计算机系统提供了容量很大的主存储器。
31.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若欲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中,则产生一个缺页中断,由操作系统把当前所需的页面装入主存储器中。
32.在页面调度时,如果刚被调出页面又要立即装入,而装入不久的页面又被选中调出,这种频繁的装入/调出现象称为抖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