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东省2018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9:12: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表达准确;

C.假设关系分句之间假设的条件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D.条件关系的条件不充分。 故选:B。

本题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性,解答此题,认真阅读每个句子,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凭借语感辨析作答。 解答此题,要对每个选项认真、反复朗读,借助关联词语分析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内容,看能否符合逻辑关系。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 《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 《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D. “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答案】C

【解析】ABD.表述正确;

C.《公输》作者墨子属于“墨家”,反映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的思想主张,不属于“道家”。

5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名字、所处朝代或国家、所属流派、其作品名称和作品风格等有所记记忆,同时对作品内容也要记忆。

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朝代、作品以及作品风格有所记忆,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

二、(13分

7.名篇名句填空。(8分,任选四题作答)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李煜《虞美人》) (3)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终能实现的信念。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国破山河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求闻达于诸侯;千呼万唤始出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答案:

6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国破山河在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意“恰”的书写) (3)不求闻达于诸侯 千呼万唤始出来(注意“侯”的书写)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____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_____。

7

(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贝多芬;傅雷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片段①出自《名人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这是贝多芬失聪而陷入绝望之中,但是他没有放弃对音乐艺术的追求,所以他说“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片段②中的“我”是指傅雷,出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与儿子傅聪通信,表达了自己阅读《卓别林自传》的感受,教导儿子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从片段①中“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可知,我们要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战胜挫折;还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找到生活的动力。从片段②中的“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可知,做人要要抵制物质的诱惑,清心寡欲。 答案:

(1)贝多芬;傅雷

(2)①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②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③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 三、(8分)

8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阋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9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

10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1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 ②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

【答案】让读者有阅读收获;②;去掉“都”;④;去掉“能否”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可知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让读者有阅读收获。

9

山东省2018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zbo868h7z00kc5204u903ypi6bk1500j4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