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橙剂的前身是落叶剂三碘苯甲酸,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亚瑟·盖尔斯顿。他在读博期间,发现三碘苯甲酸可使大豆植物更多地开花结果,增加产量,但这种化学物质在高浓度下会使大豆植物叶子脱落。1951年,美国生物战科学家们在三碘苯甲酸的基础上,发明了橙剂。
橙剂在越南战争中被大规模地使用,这引起了盖尔斯顿内心的不安。从1965年起,他联合其他的科学家,请求美国政府停止在战争中使用橙剂,并呼吁美国国防部立项研究橙剂对人的毒害作用。他本人也多次前往越南,调查橙剂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
落叶剂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武器,这是盖尔斯顿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终身都在努力对这一被滥用的化学物质造成的后果进行弥补。 一得
我们应当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是制造生化武器去毁灭明天。严防“科技失控”,切莫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灰暗的未来。
2、听诊器:改变医疗的科技发明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诞生距今已有202年的历史了。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这一年,临床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听诊器被发明之前,医生基本采用将耳朵贴近病人胸廓诊察心肺声音的诊断方法。但这样实在太不方便。在给一位贵族小姐诊病时,雷奈克怀疑她患上了心脏病,但要使诊断准确,是听听心音。显然,用直接贴耳法听诊病人不合适。雷奈克在客厅一边踱步,一边想着能不能用新的方法。他忽然想到少年时用木杆传递声音的游戏。他叫人找来一张厚纸,将纸紧紧地卷成一个圆筒,圆筒的一端被放在贵族小姐的心口上,雷奈克则将自己的耳朵贴近另一端。贵族小姐心脏跳动的声音被雷奈克听得一清二楚,她的确得了心脏病。雷奈克为她开出了药方。
雷奈克回家后,马上找人专门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为了便于携带,他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 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 一得
科学源于生活,创新则是善于发现,勇于探究。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科学发明的灵感。
七、金题范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广东惠州市调研考试作文题) 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用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心整理
让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① 栗雨辰
乘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在线学习的事屡见不鲜。智能手机能不能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却引发众人热议。我认为,智能手机可以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工具,但仍须发展完善。
智能手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已表现出了便利、快捷、高效的特性。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相比传统纸质教辅工具书,在知识获取方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学生可随时查阅知识,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理论上讲,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未尝不可。②
理论很美好,实践很残酷。在现实中,智能手机并没有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反而因为功能多样成为影响学习的物品,于是“上课交手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教师怒摔手机”等事件频频发生。“智能手机是玩具,而非学习工具”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可。③
智能手机要想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工具,不仅需要提升手机软件的质量,还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自控力和辨别力。学习软件是智能手机能够成为学习工具的基础,但目前智能手机上的学习软件良莠不齐,其提供的知识的准确度也有待提高。学生因阅历和知识有限没有足够的评判能力,因此较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软件。除此之外,智能手机上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面对海量信息,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去辨别筛选,这会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如果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沉溺于花大量时间去搜索信息就会耽误学习。④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娅都想要结婚“生孩子”了。智能手机更应该乘着科技之风成为优秀的助学工具,而这需要各方的努力。否则,“智能手机成为学习工具”只能是口号而已。 于学习软件的开发者而言,应积极寻找学生用户的痛点,寻找智能手机与学习的结合点;于学生家长而言,应试着允许孩子借助智能手机学习,但要控制好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于社会各界而言,应充分进行网络信息的边界引导;于学生而言,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时,正确的打开方式应是——形成目标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知识。⑤ 当各方齐心努力的时候,智能手机或许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助手了。⑥ 点评
①标题表明观点,简洁明了。 ②从理论上肯定了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好处。
③宕开一笔,指出现实生活中,智能手机并没有成为学习工具。论述贴近实际生活。 ④探究智能手机不能成为学习工具的原因——学习软件良莠不齐、学生缺少自控力和辨别力。 ⑤从学习软件的开发者、家长、社会、学生四个方面提出让智能手机成为学习工具的可行性措施。 ⑥总结上文,再次亮明观点。 亮点借鉴
精心整理
文章论述缜密,充满理性。开篇先亮出“智能手机可以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工具,但仍须发展完善”的观点,肯定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优势,然后笔锋一转,深入分析实际情况——“智能手机并没有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接着,从当前人们的普遍认知——“智能手机是玩具,而非学习工具”,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最后,从多方面提出让智能手机成为学习工具的方法。论证层层递进,思路严谨,说理透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