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清廉国家为何频现腐败?
作者:石立
来源:《世界博览·中国卷》2011年第03期
尽管日本政党领导人频发腐败丑闻,但政府却拥有一支清廉的公务员队伍,这要归功于日本“党政分开”的体制。
3月6日晚间,前原诚司宣布辞去日本外务大臣职务,原因是他在过去4年内陆续接受过一位在日韩国人总额为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000元)的政治献金。
虽然这笔钱比起日本政坛的贪腐前辈们动辄上亿的黑金来说,实在算不上多,但由于前原“里通外国”,收了外国人的钱,正好撞上了《政治资金规正法》严禁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的法律红线。如果能够确认他此前知晓捐献人的外籍身份,那么前原还将面临三年有期徒刑及剥夺五年公民权的指控。
翻开史册,如前原诚司一般身陷贪腐丑闻的日本政要比比皆是。
早在1914年,时任首相的山本权兵卫海军大将,就因为海军后辈们采购“金刚号”战列舰时收受巨额回扣引咎辞职。用后来的甲级战犯嫌疑人德富苏峰的话来形容就是:“想起山本就想起回扣。”
当该丑闻见诸报端后,人数高达4000名的警察也无法控制住包围国会和海军省的示威群众,最终出动了陆军才将局势平定下来。
二战结束后,更是有田中角荣、铃木善幸、竹下登、中曾根康弘、海部俊树等多位首相被卷入腐败丑闻,涉案金额也从山本一案的数十万元跃升至数亿元。而在2007年5月,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甚至因为涉嫌多起经济丑闻选择了自杀,成为了首位在任期内自杀的内阁大臣。
日本政要腐败发生频率之高,在发达国家中实属罕见。但日本还有着与这幅灰色图景截然不同的一面:权威的国际性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于2010年10月26日发布的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显示,日本“清廉度”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在亚太区排名第3,仅次于新加坡与香港,超过了排第22位的美国。
为何会出现“领导贪腐、政府清廉”这一二律背反现象?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长期采用选举制,深谙政治离不开金钱的道理。而日本又长期采用政府导向、官商合作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负责制订经济计划,然后通过政府补
相关推荐: